一、边坡稳定的自然地质条件分析法?
1.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
该方法根据边坡发育地质环境、边坡发育历史中各种变形破坏迹象及其基本规律和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程,对边坡稳定性的总体状况、趋势和区域性特征做出评价和预测。
2.工程类比法
该方法实质上是把已有边坡的稳定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经验应用到类似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中去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来类比分析和判断研究对象的稳定性状况、发展趋势、加固处理设计等。
3.图解法
图解法实际上是数理分析方法的一种简化方法,如Taylor图解、赤平极射投影图法、实体比例投影图法、MarklandJJ投影图法等。
二、非煤矿山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重大隐患的判定可根据两个要点:—危害较大 二是整改难度较大。
三、路基沉降和边坡位移沉降标准
填石路基平均沉降差是5mm,标准沉降差是3mm。
相邻独立基础沉降量之差,Δs=s1-s2。框架结构和地基不均匀、有相邻荷载影响的高耸结构基础,变形由沉降量控制。
在堆粮和回填土荷载作用下,设计10 m 长水泥搅拌桩室内地面理论沉降计算值约为299.0 mm (设计244 根水泥搅拌桩)和301.9 mm (实际施工226根水泥搅拌桩),因水泥搅拌桩的下卧层为淤泥,其压缩量大。
在堆粮和回填土荷载作用下,4 m 长水泥搅拌桩室内地面理论沉降计算值达374.4 mm(设计244 根水泥搅拌桩)和375.4 mm(实际施工226 根水泥搅拌桩)。
这说明桩长缩短后更严重地加大了室内地面的累计沉降量。同时,由于实际水泥搅拌桩取芯结果桩长为3.2~4.7 m 不等,且桩身强度为0.51~7.63 MPa 参差不齐,更加严重地导致了粮库室内地面的不均匀沉降。
扩展资料:
加固方案的种类及选择:
1、补打旋喷桩的加固方案。优点是成本略低,但缺点是回填土要挖除或部分挖除。本场地有厚约20m的淤泥土层,若施工桩长不够还是会带来仓储地面的过大沉降,同时由于旋喷桩属柔性桩,所以采用该方案加固,仓储地面沉降与主体结构基础的沉降协调仍无法保证。
2、树根桩的加固方案。在本场地厚约20 m 的泥层中施工树根桩时施工质量无法保证,若桩身质量存在问题还是会带来室内仓储地面的过大沉降。
3、采用直径500 mm 的钻孔灌注桩(桩长约为27m,持力层为砾砂,桩顶标高约为-0.70 m)加梁板筏式基础的加固方案。
施工可采用地质勘察的小钻机成孔或简易取土钻成孔,该方案可以保证桩穿越回填土层和深厚淤泥土层且成桩质量基本有保证,同时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同是刚性桩且打到同一持力层,这样储粮仓库地面基础与粮库主体结构部分的基础沉降都较小且能协调,是较合理的加固设计方案。
四、路基高边坡沉降观测规范?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特征码标签特征码] 路基沉降的观测工作在目前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重点断面沉降观测和普通沉降观测。
为了方便对地基沉降情况进行管理,因此有必要进行重点断面沉降及稳定观测,主要方式是通过测定所需数据进而对地基填土速率进行合理调配;
施工人员在掌控到重点断面沉降以及稳定数据之后,据此判断路基中可能存在的地质结构和稳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路基的安全和稳定状况;
检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掌握路基结构状况、路面预压以及卸载时间和施工作业时间来实现对运营期间路基存在的横向以及纵向的不均匀沉降,最终掌握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规模、发生原因和发展机理;
据此可以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处理和应对措施、施工工艺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
据此验证路基设计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更加观测信息可以指定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标注,用以对高速公路的设计和施工进行指导和帮助。
对于普通沉降及稳定观测也有其存在的必要,其主要目的包括如下:
正确控制路堤施工填筑速率,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期间的沉降土方计量依据,对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和预压卸载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制定,并进行信息化施工;
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方式进行应对,尽最大可能性避免由此产生的环境和工程事故,控制和保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确保路堤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