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怎么引出三句半串词?
可以通过一些话题或情境引出,让参与者感觉到需要有一个结论性的总结,又不至于显得突兀
比如可以说:“在刚才的讨论中,大家说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我们来总结一下,用三句话概括一下你的看法。
”或者可以说:“下面我们请来XX做一个小小的表演,他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三句半串词的小品,大家赶快欣赏吧!”等等。
三句半表演技巧?
三句半是由四个人表演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曲艺形式。它形式简单、诙谐风趣。
(一)三句半的语言特点:
这个形式顾名思义就是三个整句加上一个半句,一共由四句组成。由几个或几十个「三句半」组成一个节目。节目可长可短,要求合辄押韵,不受节奏限制。
三句半本身有个固定格式,容易编写,表演简单。可以现编现演,及时宣传,演员来不及背词可以写在纸片上,在舞台上偷看词句表演。
(二)三句半的编写:
三句半一共四句,但最后一句要用一个字或两个字,不得超过三个字。辄韵的要求是,可以一段一个辄,也可以几段一个辄。具体格式是一、二、四句都要入辄,第三句可以不入辄,或者用同辄仄声字。第二句和第四句要求用同声同辄。除第四句要一至三个字外,其余三句字数不限。但一般常用七字句。例如:
甲:锣鼓敲得震天响,
乙:我们上台多欢畅。
丙:今天节目真是多,
丁:棒!
* * *
甲:敲起鼓来打起锣,
乙:欢天喜地唱赞歌。
丙:新人新事说不完,
丁:真多!
以上所举的例子,就是第四个字为一个字、两个字和三个字的写法。但ㄧ般第四句的半句用一个字或两个字的为多。三段各用了「江阳」辄、「梭波」辄和「中东」辄写实最好一个节目用一道辄。
(三)三句半的表演:
三句半由四个人表演,每个演员手中有一件打击乐器。可以用小扁鼓,小钹、锣、小锣。即:第一人用小扁鼓,第二人用小钹,第三人用锣,第四人用小锣,用表演时从第一个人开始,每人说一句,还可以进行动作表演,增加气氛。
演员上台表演前要打一个简单的前奏,即:
咚咚咚,呛呛呛,
咚咚咚,呛呛呛,
咚咚咚,呛呛呛,
咚,呛,
词员出场时可敲连续的快节奏上场,即「呛……呛」。然后,在敲前奏,接着就停下锣鼓,甲讲第一句词,乙、丙、丁顺序接上。
表演时每说完一句,中间要四个人同时敲击一下手中的乐器。当第四句的半句讲完后,则要敲击一遍前奏。这样反复将几段或十几段辞演完,在敲击连续快节奏下场。
三句半表演怎么退场鞠躬吗?
三句半表演的退场鞠躬方式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化的。
一般情况下,表演结束后,演员应该先向台下深深地鞠躬,然后迅速离开舞台。
如果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演员可以在台上再次向观众鞠躬,并向观众致以感谢和敬意。
此外,如果演员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掌声,可以适当延长鞠躬的时间,表达对观众的感激之情。
总之,退场鞠躬是表演结束的标志,要注意礼仪和表现得恰到好处。
三句半表演形式什么时候开始?
三句半起源于清朝嘉靖年间。
三句半的来历:三句半是中国民间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以说为主的韵文体曲种。起源于嘉庆年间,山东峄县西部陶馆附近的运河号子,然后由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曲艺形式——三句半。
首先说明,三句半并不是单纯写在纸上逗趣的文字,它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
看似简单的三句半能起到烘托气氛,活跃现场,吸引观众的效果。 三句半由4人演出,每人说一句。由于最后1人一般只说两个字,故称“三句半”。
三句半表演用方言还是普通话?
三句半是一种曾经广受欢迎的曲艺形式。四个演员每一个人拿一种敲打乐器,前三个人一人说一句,最后一个人说半句,而且是风趣幽默的概括前三句的半句!
三句半表演根据演出地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语言,但大多数都是用普通话表演,这样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