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产品效果和意义?

旅游产品(Tourist Product)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可进入性和旅游服务。

旅游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一)综合性

从旅游者角度看,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乃是一种总体性产品,是各有关旅游企业为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而提供设施和服务的总和。大多数旅游者前往某一目的地旅游做出购买决定时,都不仅仅考虑一项服务或产品,而是将多项服务或产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例如,一个度假旅游者在选择度假目的地的游览点或参观点的同时,还考虑该地的住宿、交通、饮食等一系列的设施和服务情况。在这个意义上,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或集合产品。

国外有些经济学家说,旅游业是所有工业的综合。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旅游产品的涉及面比任何经济部门都要广。任何一个部门(即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整个产品的滞销。

 (二)无形性

旅游产品是各种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的设施和服务。无形的部分在旅游产品中起主导作用。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是凭消费者的印象、感受评价和衡量的。

(三)不可转移性

旅游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其商品仍固定在原来的定位上。旅游者只能到旅游产品的生产所在地进行消费。这一点,一方面补充和完善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同时也是交通运输成为实现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后,这种买卖交易并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而只是使用权的转移。

 (四)时间性

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后,旅游企业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有关产品的使用权。一旦买方未能按时使用,便须重新购买并承担因不能按时使用而给卖方带来的损失。对旅游企业来讲,旅游产品的效用是不能积存起来留待日后出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将自然消失,而且永远不复存在。因为新的一天来临时,它将表现新的价值。所以旅游产品的效用和价值不仅固定在地点上,而且固定在时间上。因此,旅游产品表现出较强时间性的特点。

(五)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旅游产品一般都是在旅游者来到生产地点时,才予生产并交付其使用权的。服务活动的完成需要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共同参与。在这个意义上,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并在同地发生的,在同一时间内,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也就是旅游企业生产和交付旅游产品的过程。这种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或不可分割性是旅游产品市场营销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特点。

(六)需求弹性大与替代性强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大。在旅游市场中存在着平季、淡季和旺季之别,导致旅游产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弹性。

旅游产品有很强的替代性有二层意思:一是旅游虽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但不像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在我国,目前旅游仍是一种高档的奢侈品,要想去旅游,就得放弃另一种需求。第二层意思是旅游者可以选择旅游线路、目的地、饭店和交通工具。

(七)后效性

旅游者只有在消费过程全部结束后,才能对旅游产品质量做出全面、确切的评价。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的理解是其期望质量与经历质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期望质量是旅游者实际购买之前,根据所获得的有关旅游产品的各种信息,对产品质量进行的评价。如果期望质量高于实际的经历质量,顾客就会产生不满,也不会进行重复购买,而且会产生对企业不利的口头宣传。因此,旅游企业不能把对旅游者面对面服务的完成看做是整个销售活动的结束。

旅行社对旅游消费效果的影响(旅行社对旅游市场的价值)

(八)脆弱性

旅游产品的脆弱性是指,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是由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无形性和不可贮存的特点决定的。旅游产品各组成部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质和量的比例,提供各组成部分产品的部门或行业之间也必须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对整体旅游产品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各种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

二、人口结构变化对旅行社的影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揭晓,我国人口总量仍是世界第一,近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但我国人口结构特征情况发生了新变化,将深刻影响着未来旅游行业发展。

“七普数据打消了对人口总量的担忧,我国人口总量依然是世界第一,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劳动力人口规模,也是庞大的消费人口。未来10年内,我国旅游经济总盘子仍将保持扩张趋势,只是增速可能会逐渐放缓。”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旅游需求呈现两极化的特征

“人口结构对旅游消费和生产均具有重要影响。当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旅游业发展利好的一面是与养老、健康相结合的旅游需求会增加,不利的一面是劳动供给不足,人力成本将会持续上升;此外,随着具有较强支付能力就业人口的减少,旅游消费增长速度趋缓。”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助理研究员曾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七普数据显示,0至14岁人口占比17.95%,较10年前上升1.35个百分点,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18.7%,较10年前上升5.44个百分点。0-14岁人口以及60岁以上人口进一步增长。

曾甜认为,未来旅游业发展将呈现出旅游需求两极化的特征。“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规模将带动养老住所、度假房产等旅游住宿业的发展;有钱有闲的老年人群体将成为度假、医疗旅游等主题旅游的主要细分市场。此外,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研学旅游快速成长,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更多青少年开始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加入旅游者的队伍,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不断扩大。”

在程超功看来,亲子游和老年游潜力巨大,尤其是在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游的市场边界将不断扩大,下游的业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不过,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持续增加和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对服务密集型的旅游业将是一个巨大挑战。程超功认为,未来的人力成本将持续上升,“用工荒”正在向旅游业相关领域蔓延,不利于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

曾甜告诉记者,科技革命将增强有利的影响,削弱不利的影响。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机器能够替代部分人类劳动之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得到缓解;其次,科技革命带来收入增加,可以部分抵消具有较强支付能力就业人口减少的不利影响;最后,科技发展还将改善老年人外出旅游的条件,提高老年人外出旅游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加老年人旅游消费。

此外,七普数据显示,家庭小型化趋势延续,户均人口数2.62人。程超功认为,家庭小型化趋势及独居人口规模的增长将对居民家庭的旅游消费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几代人或大家庭出游的情况会越来越少,但是与非亲缘关系的邻居、同学等组团出游将越来越普遍,从而催生家庭游的新业态、新消费。另外,独居人口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中,未来的一人游也有望成为一个独特的细分市场,将为旅游从业者创造新的机会。

旅游企业应抓住旅游市场新机遇

“未来与老人相关的家庭旅游、老年旅游,与孩子相关的亲子旅游、研学旅游都有可能是旅游市场的新增长点。”曾甜告诉记者。

此外,七普数据显示,人口正在加速向大型城市群流动,将在可见的未来形成多个超级城市群。

程超功认为,超级城市群的形成有望产生数个超大体量的本地化及周边休闲度假市场,这对旅游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超级城市群的形成必然伴随着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消费方式也必然发生巨大变化,现有的旅游产品供求体系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品质化、多样化将是长期趋势。

曾甜认为,旅游企业要抓住这一新机遇,须从发现需求、旅游营销、品牌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着手。

程超功认为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体量仍将牢固占据全球首位,并且在未来十年内仍将保持稳健增长,旅游企业应坚定信心,着眼于长远布局,针对新发展格局实时调整企业发展重心。二是系统研究人口结构及规模发展趋势对旅游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制定长远规划抓住细分市场的发展机遇,比如积极布局老年游,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亲子游等。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挖掘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机遇。

三、旅行社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旅行社当然有存在的价值,并不是所有人旅游都能自由行,旅行社能够设计比较合理的线路和预定住宿、门票等,还是很方便的。目前旅行社不景气,主要是服务不到位,经常只重视游客的购物、消费等,不重视游玩的质量,不考虑游客的感受。这样肯定是路越来越窄,如果旅行社能够从游客的角度多考虑,做好该做的服务,不欺诈游客,还是会慢慢好起来的。毕竟旅游业是个很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