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酶全称?
限制酶(Restriction Enzymes)全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细菌反击。
细菌容易被噬菌体感染,如已经在每月推荐分子中看到的phix174噬菌体。许多细菌用切割外来DNA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如切割感染性噬菌体的DNA。这些细菌产生一种能切割DNA的核酸内切酶,一旦发现外来DNA便将其切割,因此它们有效地限制了噬菌体对细菌的感染,故这种核酸内切酶被称为限制酶。
限制酶作用后得到的产物是什么?
限制酶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提取目的基因,这主要是由酶的作用特性来决定的。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简称限制酶。
根据限制酶的结构,辅因子的需求切位与作用方式,可将限制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第一型(Type I)、第二型(Type II)及第三型(Type III)。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III型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是:
①用于DNA基因组物理图谱的组建;基因的定位和基因分离;DNA分子碱基序列分析;比较相关的DNA分子和遗传工程。
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由细菌产生的,其生理意义是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③限制酶一般不切割自身的DNA分子,只切割外源DNA。
为什么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越短酶切点出现的概率越大?
四种碱基以某种顺序出现特定序列的概率是1/4^n,n是碱基数目。识别序列越短,也就是n越小,也就是出现所需序列概率越大。
限制酶在DNA的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吗?
酶在DNA的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生物体内能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它是可以将外来的DNA切断的酶,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限制性内切酶有Ⅰ型和Ⅱ型限制性DNA内切酶之分,Ⅱ型能严格识别核酸序列,并在识别区内特定的核苷酸处切开DNA双链。故通常所指都是Ⅱ型限制性DNA内切酶。识别分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八核苷酸和六核苷酸,其中以六核苷酸为主,其序列旋转对称。切口分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产生3′-OH和5′-P末端。内切酶品种多,使用时应注意温度、缓冲液用量(一般1μg DNA/2-5单位酶)等反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