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古代是18两一斤?

网友你好,你提问的为什么古代是18两一斤?

你这道题提问的是错误的,古代是16两一斤,你的提问应该是为什么古代是16两一斤?

我给你的答案是因为古代用的称叫十六金星称,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如缺斤少两,少一两为损福,寓意公平公正

二、古代一斤为什么是16两?

说起我国的计量方法,早在魏晋南北朝是就已经兴起了,这时候计量单位也随之产生。毕竟,计量方法的使用时离不开计量单位的。那么,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关于十六两称的来历。相信很多人认识十六两称并且也会使用,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十六两称的来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关于十六两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1、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2、还有一个说话是,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

三、古时的一斤为十六两,哪一两是现在的多少克?

古时的一斤为十六两,一两即是现在的3.125克,我国的重量换算单位已与国际接轨,现在已取消了十六两称,全部用一斤等于500克称。

四、古代一斤是多少?

秦、西汉时,一斤是256克;东汉、魏晋时,一斤是224克;隋唐、北宋时,一斤是640克;南宋、明清时,一斤是600克。 汉唐制度,一石=120斤,一斤=16两,一两=24铢(宋代废铢,一两=10钱),明清沿袭宋制。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轻而易举,一律除以16就是。 1、秦、西汉时,1斤=16两=16*16克=256克。

2、东汉、魏晋时,1斤=16两=16*14克=224克。

3、隋唐、北宋时,1斤=16两=16*40克=640克。

4、南宋、明清时,1斤=16两=16*37.5克=6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