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家用语痴嗔贪?

这是佛家所说的五种毒心,应该是贪嗔痴慢疑,贪是贪心,嗔是嗔恨,痴是愚痴另外还有杀盗淫妄酒五戒,犯戒会进三恶道。

二、人性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贪,是一种染著的心理。所谓染著,就是对自己喜爱的对象产生贪念。贪的表现形式很多,吝啬就是其中之一,贪财的人,不但舍不得将钱财与人分享,甚至舍不得自己享用。

骄慢也是其中之一,自恋的人,往往特别贪执自己的长处,觉得高人一等。

谄曲还是其中之一,因为贪著别人的财富地位,就去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嗔,是对自己讨厌的对象排斥抗拒,也有很多表现形式。有因厌恶产生的嗔恨,有因嫉妒产生的嗔恨,也有因得不到产生的嗔恨。

痴,是愚痴,如不明事理,不知因果法则,不了解无常、苦空及解脱之道,都属于愚痴的表现。贪、嗔、痴在佛教中被称为“三毒”,即三种危害心灵健康的病毒。

三、佛学常识:何为贪嗔痴?

贪嗔痴称为三毒,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为贪嗔痴能损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四、“贪嗔痴”什么意思?

贪嗔痴是佛教中的三毒:

贪是渴取一切顺境。 嗔是对所遇逆境引起忿怒 。痴是心智懵懂,不明事理,颠倒妄取。

五、佛语中的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简单讲:贪心,贪求不足。

嗔心,嗔怒暴躁。

痴心,正邪不分。

慢心,恭高我慢。

疑心,遇法不信。 贪、瞋、痴、慢、疑、见等六种根本烦恼。其中贪、瞋、痴、慢、疑是五使,“见”又分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称为五利使。五钝使与五利使二者,合称为十烦恼。

贪:即贪欲,欲爱。欲界的贪欲是欲贪或欲爱,色界的贪欲是色贪,无色界的贪欲是无色贪,此后二者也称为有爱,贪欲就是对所好对象的爱执。

瞋:嗔恚、恚、怒;即指对不喜欢的对象的反抗、拒斥与嗔恨。

痴: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四谛缘起的道理,以自我为中心,而没有公平正确之真实智见。

慢:是抬高自己轻视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情。有三慢、七慢、九慢等。

疑:指怀疑三宝,怀疑善恶业报,怀疑三世因果,怀疑四谛与缘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