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熊猫的总体印象
说起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大家对他的印象大概都是好看、呆萌、可爱确实,它的样子长得很可爱很讨喜,特别是那一对熊猫眼更是招人怜爱,除了外表的可爱外,大熊猫的许多行为也让人觉得它们很是呆萌,正是因为这些,大家忽略了它最初的身份,它可是隶属于食肉目的动物啊,尽管它现在吃竹子,所以今天我们就说说大熊猫呆萌外表下具体隐藏了些什么,它的战斗力和实力又有多强。
二、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吃食、活动等)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为国宝?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1800mm,尾长100~120mm。体重80~120kg,最重可达180kg,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栖息环境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
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生活习性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猫称为国宝的原因:
因为大熊猫只有在中国这里才有,并且是唯一的,而别的国家都是中国赠送的,而且数量稀少,就要达到了灭绝的地步,在一个原因是大熊猫是一个原始物种流传至今,它们的研究价值很高,相当于一个时间的活化石。因此大熊猫异常珍贵,被国家视为国宝。
世界各个主要国家,差不多都能看见大熊猫的身影,大熊猫已经成为中国与外国人民友谊的见证,熊猫黑白的外表正好和我国传统文化黑白美学不谋而合,再加上熊猫憨厚可爱的神态,给人非常亲切,友好的印象,这一点很符合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三、熊猫的样子和特点?
1、熊猫浑身胖乎乎、圆滚滚的,一爬一爬十分缓慢。大熊猫的头部是白色毛发,两只小黑耳朵,眼睛其实很小,但是它的眼睛四周是一圈黑色的毛,因而使得熊猫看起来非常可爱。它的全身都是白色毛发,但是四只爪子是白色的。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深受大家的喜爱。
2、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3、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银狗,这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又一传说,在20世纪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通用的名称了。若沿着这些名称为线索,可以追溯出许多充满神奇的记载。
四、国宝大熊猫的特点不能超过3个?
国宝大熊猫三个特点
1.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
2.性情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
3.除去进食时间,剩下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
五、熊猫有哪些特点?
体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憨态可掬,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即鼻吻端、眼圈(呈“八”字排列)、两耳、四肢及肩胛部(横过肩部相连成环带)为黑色,其余即头颈部、躯干和尾为白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其体长120~180cm;尾长10~20cm,白色;肩高一般为65~70cm;体重60~125kg。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细而长。 生活习性 生存环境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平方千米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巢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熊猫趣闻:近几年,科学家的野外隐藏摄像机发现,雄性野生熊猫在树上留下气息记号时,会抬起一条后腿,像公狗一样,然后把尿往树的高处撒去。尿撒得越高,雄性熊猫的社会地位也就越高。 食性 大熊猫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有时也吃竹鼠)。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一问一答 问:大熊猫冬眠吗? 答:大熊猫不会冬眠。 问:大熊猫怕热吗? 答:大熊猫怕热,不怕冷。 问:大熊猫爬树吗? 答:大熊猫会爬树。 问:大熊猫游泳吗? 答:大熊猫会游泳。 问:大熊猫听觉如何? 答:大熊猫的听觉很灵敏。 问:大熊猫嗅觉如何? 答:大熊猫的嗅觉很灵敏。 问:大熊猫视觉如何? 答:大熊猫长期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它们是天生的近视眼,大部分大熊猫的视力很差。 问:大熊猫会吃肉吗? 答: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至今它们仍然保留着祖先的一些特性。有时候,它们仍然要吃肉。
六、熊猫的外形?
大熊猫外形特点:大熊猫有着一对黑眼圈,圆溜溜的黑色耳朵,慵懒胖胖的身体,黑白相间的毛色,白白的大胖肚子,圆圆短小的毛茸茸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