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十五五规划主要内容?
亮点一 揭榜制+里程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改革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科技项目遴选机制健全稳定支持与竞争性经费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投入方式,完善“揭榜制+里程碑”“大平台大设施+项目”等新机制。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针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由企业提出攻关技术需求,经政府张榜面向社会征集研发团队或解决方案,“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在项目实施期间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减少各类过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简化过程管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打造“雏鹰—瞪羚—领军”和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
亮点二 制造业立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
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天津是我国工业重镇,定位于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把发展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到重要位置,将打造信创产业集群、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主攻方向,不断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
亮点三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培育内需体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天津蕴含着丰富的商贸基因,是近代国内最早的通商口岸和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很早就以“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著称。“十四五”时期,我市将通过打造标志性国际化商业中心、引进多元化国际消费品牌、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等方式促进商业繁荣繁华,建设国际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和北方会展中心城市。同时,充分利用区位、港口优势,提升区域商贸流通枢纽功能,打造东北亚新的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和链接洲际的货运枢纽机场,拓展天津港内陆无水港布局,推动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增强服务辐射“三北”地区能力。
亮点四 双城发展格局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打造双城发展格局是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空间上的具体实践。“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做强“津城”,打造中央活力区,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大力推进“滨城”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
亮点五 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体现了城市凭借自身能力抵御重大灾害冲击、减轻灾害损失、从灾害中迅速恢复的能力,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和储备能力,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做强“城市大脑”,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持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乡防洪排涝体系,到2025年,确保全市一级行洪河道堤防达标率达到84%以上,切实解决“城市看海”问题。
亮点六 碳达峰、碳中和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实施力争碳排放提前达峰行动方案,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钢铁、电力等行业率先达峰。
力争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一方面,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持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加大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另一方面,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同时,加快推进“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扩大生态空间容量增加碳汇,到2025年一级管控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5%,构建贯通天津南北的生态廊道。
二、2019河南省居民消费发展报告?
2019年,河南人钱都花哪儿了?省两会期间,《2019年河南省居民消费发展报告》出炉,该报告系河南省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反映全省居民消费情况的年度报告。
报告梳理了河南居民消费发展总体情况,以及信息、文旅、养老、住房、餐饮、家政等领域的消费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1—11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零售总额位居中部六省首位。
现象1: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
2019年前三季度,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3%,增速高出城镇市场1.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3%,比2018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城镇居民。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12.8%,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4.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加快。
各省辖市消费品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从市场规模来看,2018年18个省辖市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有郑州、洛阳、南阳、周口市,其中郑州市最高为3927.78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
从增速来看,驻马店、开封、焦作、商丘、三门峡、信阳、周口、漯河、济源、新乡等10个城市高于全省年均增速。
现象2:服务消费占比稳步提高
随着我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消费的增速和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餐饮住宿收入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餐饮收入236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据统计,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餐饮企业超过22万家。
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扩大。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4.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19.2%。
信息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1—11月份,全省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545.7亿元,居全国第4位,同比增长58.7%;电信业务收入完成595.4亿元,居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2.3%。全省互联网用户新增703万户,总数达到10973.4万户,居全国第4位。移动宽带用户新增776.5万户,新增数居全国第一,总数达到8648.3万户,居全国第3位。
服务性消费推动市场消费持续升级。截至2019年11月底,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累计达到112.4万人,较年初新增10.03万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1.7亿元。
现象3:消费结构向改善享受型转变
衣食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占比明显下降。2019年1—11月,全省限额以上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占限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26.3%,分别比2002年和2012年下降6.9和2.2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快于其他商品。2019年1—11月,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升级类商品合计增长13.1%,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5.6个百分点,其中书报杂志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增速分别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11.2、5.4、8.5个百分点。
耐用消费品类拥有量不断提高。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代表居民消费水平的汽车、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逐年提高。
现象4: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消费习惯转变
网上零售快速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河南网上零售交易额达1576.9亿元,增长18.2%,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7.8个百分点。
商贸物流快速发展。2019年,预计我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冷链物流总额达到26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冷链产品物流总量达到6000万吨,增长12%左右;快递业务量达到21亿件,同比增长42%;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完成190亿元,同比增长25%。
城市商业综合体引领消费新风尚。城市商业综合体共有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商户8384个,2019年末从业人员5.70万人,单个综合体平均吸纳就业人员1400余人;综合体全年客流总量3.31亿人次,平均单个综合体日均客流量达2.27万人次。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