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都在问

1、到剧场看电影、看话剧、戏剧、音乐会、演唱会、相声等文艺曲目的消费; 2、购买图书、乐器、磁带、光碟等的消费; 3、电视、网络、手机上网等收视费、流量费; 4、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的消费 5、旅游活动的消费 6、收藏活动消费。

希望对你有用。20年降低0.53个百分点;文教消费比重(占总消费比)前4年显著上升,后16年显著下降,20年升高0.35个百分点。文教消费城乡比前15年极显著扩大,后5年极显著缩小,20年缩减27.06%;地区差前11年略微扩大,后9年较明显缩小,20年缩减12.50%。历史遗留而长期既存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依然较大,严重拉低城乡文教消费(及其他数据)总量、人均值及其相关比值。这是最持久、最深刻、最普遍的“中国国情”,生搬硬套“国际经验”无法厘清真相。

二、2020的文化消费有哪些?

1、到剧场看电影、看话剧、戏剧、音乐会、演唱会、相声等文艺曲目的消费; 2、购买图书、乐器、磁带、光碟等的消费; 3、电视、网络、手机上网等收视费、流量费; 4、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的消费 5、旅游活动的消费 6、收藏活动消费。

希望对你有用。20年降低0.53个百分点;文教消费比重(占总消费比)前4年显著上升,后16年显著下降,20年升高0.35个百分点。文教消费城乡比前15年极显著扩大,后5年极显著缩小,20年缩减27.06%;地区差前11年略微扩大,后9年较明显缩小,20年缩减12.50%。历史遗留而长期既存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依然较大,严重拉低城乡文教消费(及其他数据)总量、人均值及其相关比值。这是最持久、最深刻、最普遍的“中国国情”,生搬硬套“国际经验”无法厘清真相。

三、互联网+旅游有什么意义?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与商机,各种旅游资源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创造出新的产品形态,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消费模式,成为带动科技创新和旅游创意的动力,加速了产业融合的进程,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一是互联网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和虚拟旅游体验。

线上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线上旅游对各方面的影响)

二是互联网能够提供多维的信息空间。

三是互联网能够极大丰富旅游资源。

四是互联网会大,大丰富虚拟旅游资源。

四、云旅游和智慧旅游的区别?

云旅游是指待在家中,通过直播等方式游览景点的方式,即在线旅游。云旅游的特点只是通过网络方便了大家,在线只是一种服务手段,而非目的。所以,在线旅游不但没有偏离“旅游”,反而进一步丰富了旅游,并且方便了旅游,促进了产业发展。云旅游和传统的旅游除了在信息查阅及预订方式上有所区别外,没有其他太多的区别。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

云旅游,其本身并不是新生事物,是“互联网+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其概念最早是魏宇(2011)提出,他提出“云旅游”是互联网日益兴盛、“云计算”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线上+线下”融合,将旅游全过程资源、服务进行整合,利用互动运营平台等智慧旅游工具为互联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旅游全资讯的一种旅游数字化发展形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云旅游”并不单独存在,而是服务于线下旅游。其概念侧重于旅游前、中、后的旅游信息和旅游服务供给,目的主要是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解决旅游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通过旅游平台大数据为旅游产品开发和规划进行科学决策。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从内涵来看,智慧旅游的本质是指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