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标准的青年和中年的年龄段分别是多少?
中国以中国共青团为准的话为青年:14-28岁 中年介于“青年”和“老年”之间的年龄,没有明确的年龄划分,一般是指45至59岁的年龄。 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更一直在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已经提高到44岁 。 从1995至2000年,世界青年人口的估计数从10.26亿增长至10.66亿,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8.1%降至17.6%。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青年占全球总人口比例预计到2050年将继续下降至13.2%,届时15至44岁的青年人总数将是11.76 亿人。
二、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暮年指的都是那个年龄段?
幼年指还没有上学,童年就是上学后到3年级,少年是指3年级到6年级
三、儿童,少年,青年的年龄段区分?
中国的年龄分段:
1.幼儿 0岁—2.5岁 (1)婴儿期0-3周月;
(2)小儿期4周月—2.5岁; 2.童年。
2.5岁—6岁 幼儿期2.5岁后—6岁; 3.少年。
7岁—17岁。
(1)启蒙期7岁—10岁; (2)逆反期11岁—14岁; (3)成长期15岁—17岁。
4.青年。
18岁—40岁。
(1)青春期18—28岁; (2)成熟期29—40岁; 5.壮年 41—48岁 壮实期41—48岁; 6.中年。 48—65岁。
(1)稳健期49—55岁;
(2)调整期56-65岁; 7.老年。 66岁以后。
(1)初老期67—72岁;
(2)中老期73—84岁;
(3)年老期85岁以后。
四、中国各年龄段人数?
中国各年龄段人口:
30后 约 0.53亿人 ;40后 约 0.94亿人;
50后 约 1.60亿人;60后 约 2.17亿人;
70后 约 2.24亿人;80后 约 2.19亿人;
90后 约 1.88亿人;00后 约 1.47亿人;
10后 约 1.48亿人 。
中国现阶段各年龄段人口结构
(1)0-15岁(含不满16周岁): 17.8%(24719万人)
(2)16-59岁(含不满60周岁):64.9% (90199万人)
(3)60周岁及以上:17.3(24090万人)
其中65岁或以上:11.4% (15831万人)
人口老年化问题突出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教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决定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
五、少年,青年,中年分别是多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年龄划分法:
0周岁为婴儿 。
1周岁-6周岁为幼儿。
7周岁-14周岁为儿童(与少年期重合,也可称少年儿童或少儿) 。
13周岁-19周岁为少年(也可称青少年)。
18周岁以下在联合国儿童公约中属于儿童 。
20周岁-39周岁为青年。
40周岁-59周岁为中年 。
60周岁以上为老年(也可称晚年、暮年)。
拓展资料
人到中年,知识仍在积累增长,经验日益丰富,然而人体生理功能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心理能力的继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是中年人的身心特点。
中年人的心理能力发展始终处于动态过程,而且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心理成熟的标准很难界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和思维,组织自己的生活,决定并调整一生的目标和道路,则不必依赖长辈的训诫和保护。目标和道路的决定绝非臆造,而是以符合社会进步和民族利益的个人抱负为前提,依条件而灵活地选择时机和决定方向。
2.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能进行逻辑思维和作出理智的判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绪趋于稳定,有能力延缓对刺激的反应,能在大多数场合下按照客观情境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4.处世待人的社会行为趋于干练豁达。能适应环境和把握环境。能接受批评和意见,并按正确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
5.自我意识明确,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才能和所处社会地位,并以此为立足点,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为和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