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十三州诸郡?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

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

司州

河南尹、河内郡、弘农郡、河东郡、平阳郡。(十三州说法中不包括司州)

兖州

东郡、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鲁郡、任城郡、山阳郡、济阴郡、陈留国。

豫州

汝南郡、颍川郡、陈郡、梁国、沛国、谯郡、弋阳郡、安丰郡。

徐州

下邳郡、广陵郡、彭城国、东海国、琅邪国、东莞郡。

青州

齐国、济南国、乐安郡、北海郡、东莱郡、城阳郡。

冀州

安平郡、中山郡、常山郡、赵国郡、巨鹿郡、广平郡、魏郡、阳平郡、清河郡、平原郡、乐陵郡、渤海郡、河间郡。

幽州

燕国、涿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玄菟郡、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

并州

太原郡、雁门郡、新兴郡、乐平郡、上党郡、西河郡、九原郡。

雍州

京兆郡、冯翊郡、北地郡、新平郡、扶风郡、安定郡、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陇西郡。

凉州

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

益州

蜀郡、广汉郡、梓潼郡、汶山郡、阴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巴东郡、涪陵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郡、越巂郡、朱提郡、牂牁郡、永昌郡。

荆州

南阳郡、南乡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江夏郡、长沙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衡阳郡、零陵郡、湘东郡、桂阳郡。

扬州

丹阳郡、吴 郡、毗陵郡、庐江郡、淮南郡、蕲春郡、豫章郡、鄱阳郡、新都郡、会稽郡、临海郡、建安郡、临川郡、庐陵郡。

交州

南海郡、苍梧郡、高凉郡、郁林郡、合浦郡、朱崖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二、三国十三州各州人口面积?

.荆州 (628) 2.冀州 (580) 3.益州 (568) 4.豫州 (516) 5.扬州 (433)6.兖州(404) 7.司隶 (307) 8.青州 (299) 9.徐州 (279) 10.幽州 (247.3)11.交州 (107) 12.并州 (66.4) 13.凉州 (46.9)

合计4500万人口

三国时期十三州:冀,幽,司,凉,益,扬,荆,豫,徐,兖,青,并,交。(面积可看此州所拥有郡县数量来判断)

冀州: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9郡,100县。原州牧为韩馥,袁绍,之后为曹操所有。

幽州:河北南部,北京市,辽宁西部以及朝鲜西北。11郡,90县。起初为公孙瓒地界,之后属袁绍,最后为曹操所夺。

司州:河南,山西和陕西渭河平原。7郡,106县。曹操地界。

凉州:甘肃,宁夏以及青海东部。12郡,98县。马腾地界,后为曹操所有。

益州:四川,云南以及贵州大部分,还有甘肃,陕西,湖北的小部分范围。12郡,118县。原为刘璋所有,之后被刘备所夺。

扬州: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为交界线以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北南部,河南东南部。6郡,92县。孙策打江东之时所得。

荆州:湖北,湖南。河南,贵州,两广小部分。7郡,117县。初为刘表所有,刘表死后被三家所分。

豫州:淮河以北的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6郡,97县。为曹操所有,刘备曾代理过州牧。

徐州: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5郡,62县。陶谦-刘备-吕布-曹操(先后拥有顺序)

兖州: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8郡,80县。曹操-吕布-曹操。(同上)

青州:山东东南部。11郡,65县。袁绍-袁谭-曹操。

并州: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9郡,98县.袁绍-高干-曹操。

胶州:两广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小部分区域。7郡,102县。孙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