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冰雪市场产生原因?

我国冰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冰雪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我国冰雪产业为新兴产业,依托我国独有的地缘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在我国冰雪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涉及领域众多的特殊资源型产业。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动冰雪产业蓬勃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我国冰雪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滑雪场馆以及压雪车、造雪机数量逐渐增长;冰雪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冰雪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冰雪产业规模庞大,涉及领域数量众多

冰雪产业是指以冰雪资源为依托,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附带产生社会或经济效益的一系列与冰雪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冰雪产业以冰雪旅游业为核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是拥有较高经济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高附加值产业,它始于文化、兴于旅游、成于经济、益于社会。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乘冰雪发展大热之势,应积极落实我国“北冰南展西扩”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和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冰雪产业为新兴产业,依托我国独有的地缘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在我国冰雪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涉及领域众多的特殊资源型产业。冰雪产业产业链上游环节主要为冰雪基础产业建设及装备提供,如滑雪场、旅游景区的建设,户外装备的提供等;中游环节为冰雪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三个方面:冰雪旅游产业、冰雪文化产业和冰雪体育产业;下游环节为冰雪产业的营销及消费,主要涉及运营平台和消费者人群等。

二、冰雪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冰雪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尤其是我国冰雪产业的核心层(冰雪运动竞赛表演、冰雪运动技能培训、冰雪器械制造业等)价值创造活动能力薄弱。

而“相关层”(包括冰雪生态旅游、节庆活动以及文娱表演等,后文简称为“冰雪休闲业”)却成为吸引旅游者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如长春冰雪旅游节、克拉玛依冰雪旅游文化节等等都成为举办地当地经济的重要来源。

三、北京冰雪旅游特色?

参与性

冰雪旅游具有极强的参与性。这一特点一方面是由冰雪旅游的起源决定,对冰雪资源的开发利用最早是源自古老民族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是由游客的旅游需求决定,在寒冷的冬季,仅仅是静态的观赏冰雪美景是不够的,游客们更期望能够参与冰雪运动,在冰天雪地里痛快酣畅的玩上一把。

冰雪旅游消费(冰雪旅游消费者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体验性

雪乡夜色

在东北,游客可以看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纵情于白雪之间,体验冰雪旅游真谛,尽情享受冰情雪韵:在林海雪原间激情滑雪,尽享自由快感;在无垠的雪原冰湖上驾驭雪地摩托飞驰,体味北国银白世界的神韵;在辽阔的雪原上跨上骏马驰骋,感受游牧民族的生活情趣;坐狗爬犁奔跑在冰雪上,饱览北国风光。

时间长

较高的旅游消费与较高的重游率由于冰雪旅游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使得游客的游玩时间相对较长,从而带来较高的旅游消费。冰雪旅游相对于传统的观光旅游,属于高消费的旅游活动,例如,参与滑雪运动需要在装备等方面付出一定的成本,而度假旅游更需要担负较高的餐饮、住宿费用。此外,冰雪旅游拥有较高的重游率,回头客多,重复消费率较高。尤其是滑雪运动,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很多人有可能成为滑雪的终身爱好者。

依赖性

冰雪旅游的开发对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必须同时具备寒冷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地形条件。因为有条件开展冰雪旅游的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其旅游区必须处于寒温带或中温带,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的平均气温为-30℃~-18℃左右,且山地面积多于平地,一般是坡度轻平缓,雪期长。如果只是具备了寒冷的气候条件但是缺少坡度适宜的山地便无法建设滑雪场,山地众多却纬度偏低也没有可能出现自然降雪。

健身性

滑雪运动是冰雪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体育活动,可以锻炼身体、消除疲劳、增进健康。对于长期居住和工作在城市里的人们,可以调节快节奏工作带来的压力,有助于摆脱生活的单调与烦恼。在得天独厚的冰雪环境中锻炼身体,既增强了人们的御寒能力、提高体质和健康,还可达到放松心情、调节生理和健身休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