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发展乡村旅游?

近年来,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发展乡村旅游有四点重要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充分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

2、发展乡村旅游是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实践

乡村旅游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传统农业增添了附加值,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了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加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3、发展乡村旅游是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

我国乡村旅游消费(2020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旅游用户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发展乡村旅游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了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不仅扩大了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还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

4、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主要力量

乡村旅游现实和潜在的消费需求都非常旺盛,不仅符合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而且有利于开拓农民眼界,增强广大农民的出游实力,成为中国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农村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支撑。

二、2020中国中国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数量?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人口数据: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亿人,比上年末减少61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15万人

三、2020年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

5.28万亿元,农村消费市场带来的商机包括消费量的提升和消费渠道方式的变化。根据中国贸促会研究院测算的数据,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58,(农村居民每增加1元的可支配收入,将其中0.858元用于消费),高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城镇居民用于投资的比例更高)。根据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91万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万亿元,广大乡村地区正成为未来增量空间更大的区域。

四、大家都在问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人口数据: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亿人,比上年末减少61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15万人

五、2020年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数占百分之多少?

根据七人普数据,2020年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人占比23.81%,总人数为12138万人。若按照前述留守老人12%的占比计算,则大约有1457万人。考虑到近几年人口加快向中心城市、大城市、都市圈集聚,以及人口老龄化快速提升的趋势,普遍预计农村留守老人占比超过2016年,总人数仍高达1600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