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方言和习俗?

  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   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结婚当天 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   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燃炮:迎亲礼车应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发前要与家人一起吃饭,表示别离,大家要说吉祥话。   请新郎:礼车至女家时,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新郎下车后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家。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好之后,应持捧花给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姐妹或好友应刻意阻扰,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喻长长久久。   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   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   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 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著萝卜,意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回赠红包礼。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象征繁荣。 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 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长辈认识。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   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於门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二、武汉新洲的风俗有哪些?

新洲曾是古邾城,旧街位于大别山南端与平原交会处,古为鄂东交通商贸重镇,辖区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风俗有高台狮子,高跷亭子,高跷狮子,八十八行,牌子锣鼓。

牌子锣鼓由古代的鼓吹乐演绎发展而来。唐明皇(玄宗李隆基)将民间锣鼓音乐引入宫廷,依宫廷诗词歌赋作曲,书于木牌,供演奏时对照,故名“牌子锣鼓”。后来唐明皇封作曲者为“老郎”,并规定农历3月18日为“老郎”纪念日。此后牌子锣鼓又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多用于婚丧、祝寿、祭祀等仪式上。牌子锣鼓由大锣、大鼓、大钹、小锣、马锣各一、唢呐2只组成,7人演奏。后将大锣、大鼓、大钹改为京锣、小堂鼓、京钹,增添大喇叭、垫钹和击铃,10人演奏。演奏时配上唱词,声腔抑扬顿挫,层次严谨,悦耳动听。新洲区现拥有牌子锣鼓200余套,从艺人员近2000人,成立了“牌子锣鼓”协会和遍布全区的“牌子锣鼓队”。

三、湖北的一种习俗?

我们是湖北黄冈这边的,我们端午节这边一般的都会吃粑粑,面粉调的一种,加上一些青菜,然后油炸特别香。

四、大家都在问

我们是湖北黄冈这边的,我们端午节这边一般的都会吃粑粑,面粉调的一种,加上一些青菜,然后油炸特别香。

五、武汉过年习俗?

武汉的习俗(武汉的风俗民俗)

初一拜年必须要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其实拜年时跟除夕守岁直接相关的。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了年兽,所以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

初二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需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因此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 “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