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双龙指的是?

皇城汲取大地的精华滋养北京。因此看北京的“陆龙”从建筑中就可以窥见。陆龙从天安门开始逶迤延伸直到钟鼓楼、天安门是龙嘴、金水桥是它的颌虬、东西长安街是它的长髯、太庙和社稷坛是它的龙眼、从天安门到午门是龙的鼻梁骨、那故宫便是龙身。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形成了一条龙尾。

这就是北京的“陆龙”,“陆龙”的作用在封建王朝时期,就是汲大地灵气以滋养皇城,以求封建王朝能够长治久安,但是不管怎样改建北京城,王朝都不能永世延续。

在这两条“龙”的帮助下北京封建王朝末期逐渐受各代君主的喜爱,不仅使北京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还体现的是皇权的思想,为后人留下来丰富的宝藏。

刘伯温哪年建北京?

北京城在中国那是三千多年的历史的古城,北京在历史上的名字可不少,像蓟城、幽州、中都、涿郡、北平等。那北京城是谁设计建造的呢?

北京城下压着几条龙(北京城有龙吗)


相传,朱棣继位成为大明皇帝,打算修建北京城。可民间盛传,说北京城里有一条恶龙,百姓苦不堪言,城中常有水患。百姓无奈只能暂住在城西和城北的山上。朱棣要修北京城,工部领旨,可是恶龙不除如何动工。于是工部上奏,朱棣问群臣:“何人愿降服之?”,大臣面面相觑,朝堂之上无人应声。朱棣面露怒色,刘伯温见状赶忙应道:“臣愿领旨”。话音刚落,与刘伯温暗中争锋的姚广孝应声道:“臣愿同往”。朱棣喜出望外,命二人前去降服恶龙。




刘伯温和姚广孝暗中较劲,查看北京地形后,想用城中布局镇住恶龙。约定各自设计图纸,以免自己的功劳被抢。约定七天后,二人拿出自己所画图纸,看谁能镇住恶龙。眼见约定之期就剩一天了,刘伯温正苦无思路,结果,前面出现一红衣孩童,刘伯温一路追赶,眼见就要追上了,结果红衣孩童无影无踪,到是姚广孝跑了过来。二人都说是追红衣孩童一路追到此处。




二人恍然大悟,刚刚的不是哪吒嘛!难道是神仙下凡?二人回想刚刚的孩童一身红红衣,肩膀上的红绸飞扬。二人各自暗想这不就是“八臂哪吒”吗?二人各自画图,结果交换一看,画的都是“八臂哪吒城”。以谁的图纸为准争论不休,朱棣听闻,便说东城按刘伯温设计的修建,西城按姚广孝设计的修建。结果姚广孝不愿与刘伯温共同修建,一气之下上山出家去了,结果刘伯温独自修建了北京城。




刘伯温建北京城到底靠不靠谱那?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历史。刘伯温生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卒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王,燕王朱棣分封防守北平。朱棣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即位,年号“永乐”,史称“明成祖”。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明成祖朱棣下旨营建北京宫殿。看到这您明白了吧!刘伯温根本就没做过朱棣的臣子,分封朱棣守北平时,刘伯温已经过世,更不要说朱棣成为“明成祖”时了,这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


那北京城里的真的有隐藏布局吗?有人说城市布局中隐约有“龙形”的存在,而且呈现出“二龙戏珠”。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从天安门到钟鼓楼一线,有人说像一条“龙”,称其为“土龙”,当然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而旁边的南海、中海、北海、什刹海、后海、积水潭连成一线,也像一条“龙”,有人称其为“水龙”。不得不佩服国人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