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寓书”的解释?
1、寄寓
造句:英语姓名所包涵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但折射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反映某个时代特征,而且还寄寓着人们的情感和希望。
解释:<书>寄居。
2、伊索寓言
造句:记得再龟兔赛跑这则伊索寓言吗?兔子以为?可以赢的很轻松,便睡了个午觉,但是乌龟再最后终因不放弃而赢了这场比赛。
解释:相传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小亚细亚弗利基亚人,是获释奴隶,善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希腊、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成书的。该书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
3、寓于
造句:因此,以白兰度及其后继者为代表的美国艺术表演的感染力,往往更寓于无言之中,体现在对难以言释的强烈情感的挖掘。
解释:包含在(其中):他们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4、公寓
造句:我最近答应我的学生助手,在爱丁堡节期间,她可以搬入我的公寓。这样,她可以转租她的房间并和我一起支付我们的假期花费中她的那部分。
解释:(1)旧时租期较长、房租论月计算的旅馆,住宿的人多半是谋事或求学的。(2)能容许多人家居住的房屋,多为楼房,房间成套,设备较好。
5、寓言
造句:我认为在这引用塞缪尔?约翰逊的话是很合理的,他一生都在写关于弥尔顿的文章,他指出弥尔顿不熟练的寓言成为了这部诗的大败笔之一。
解释:(1)有所寄托的话。(2)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6、寓居
造句:我所厌恶的正是这种物质之主宰??这种为了生命苟存于世而对食物、书本、炉火、衣衫等身外之物以及灵魂借以寓居之肉体的纯粹需求。
解释:居住(多指不是本地人):他晚年~上海。
7、寓意
造句: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不要仅仅因为某些人给你造成困境就把他们当作你的敌人,也不要仅仅因为某些人把你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就把他们当成你的朋友。
解释:寄托或隐含的意思:~深长。
8、寓目
造句:本文叙录作者寓目的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二十种,概述其作者生平、全书内容及版本流传情况,并略评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解释:<书>过目:室内展览品我已大致~。
9、寓公
造句:我可以肯定没有人能说全了,就是发扬寓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孙孙挨着辈吃也说不全说不完,为什么呢?
解释:旧时指客居外乡的大官,现在指流亡国外的官僚、地主、资本家。
10、寓意深长
造句:这的确是一个寓意深长的故事,凸显全球资本集团的先锋们有多么老到高超的反民主的手段。不过,这跟刑求审讯以及高压电击还是相距甚远,不可同日而语。
典故: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11、寓情于景
造句:我向来钟情中国的山水油画,皆因这些油画能让我寓情于景,找到心灵深处所渴求的那一片宁谧净土。
典故: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二、普遍性寓于特殊性怎么理解?
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法告诉我们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之中,包含与矛盾,特殊性之中通过矛盾特殊性体现出来矛盾,特殊性也离不开矛盾的复原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共性个性聚集地。
三、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的寓于是什么意思?
依附
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都缺一不可。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凡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如果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称其为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因为作为商品生产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出使用价值,而作为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不可能二者均占有。
扩展资料: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
从纯粹使用价值的交换到价值的交换,曾经历了混杂物的交换、具体使用价值的交换和价值的交换三个阶段,这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我们知道,不同种的使用价值是由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创造的,然而,在交换产生的初期,交换物首先是由不同种的使用价值组成的混杂物构成的,
并且将其作为一种使用价值进行交换,只要这些混杂物有所区别,能够满足某种心理上的不同需要,那么交换就可以完成。这种交换方式完全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
一方面它说明了当时人们还缺乏对使用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说明由于交换物是由共同体内部的劳动者共同生产的,是他们劳动的共同结晶,因而作为剩余物可以当作一种交换物进行交换。这是由社会条件决定的,它反映了共同体内部劳动的共同性质。
虽然这种共同劳动还局限于每个共同体内部,还不具备整个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然而就其内部而言,它是统一的,是他们共同劳动的直接产物。由共同的劳动转化为对立的劳动,从而通过不同种使用价值的交换也即具体劳动的交换,抽象出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可以说是劳动形态发展的历史必然。
只有通过不同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才能抽象出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也就是抽象劳动。因而,由纯粹使用物品的交换转变为抽象劳动的交换,必须以具体使用价值的交换为历史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由劳动的统一发展为劳动的对立,通过对立劳动的交换进而又发展为人类劳动的统一,
从而转化为新的联合劳动,不正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市场交换中的再现吗?交换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成着劳动形态质的飞跃,使之发展为新的联合劳动,同时也为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奠定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