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庆期间创造了多少旅游收入?
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
据悉,国庆黄金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游客重温红色记忆、参访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在旅游中感受家国情怀。
这个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省内,本地游、周边游、近郊游是主流。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受到游客青睐。一二线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高品质乡村民宿预订火热,房车露营、周边自驾游成为出游热点。
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创意,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在南京夫子庙等街区,景点融合非遗手工、文创产品、汉服表演等文化元素,打造生活化的文创消费场景。上海、广东、湖南等地举办了线上线下联动活动,民众可以足不出户“云旅游”“云看展”“云赏剧”
为什么湄公河沿岸成为我国旅游热点地区?
交通很顺畅
湄公河雨季时的水很大,一般的河面宽三四十米,有的宽阔之处在百米以上,江水浩荡,使人有航行海上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湄公河一般有二三十米深,最深处可达70多米.此时行船非常顺畅,一般下水(从上游到下游)能达到每小时36公里,上水(从下游到上游)每小时16公里.
2、各国合作出成果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南半岛的形势逐渐缓和,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又热了起来.1995年,泰老柬越四国成立了新的“湄公河委员会”,协调湄公河的航运等问题.中国、缅甸虽然没有加入,但在1996年与新湄委会建立了正式对话机制.湄公河沿岸国家的合作范围也拓展了很多.在湄公河航运方面,最令人振奋的是,从1990年5月开始,中老双方联合对景洪至琅勃拉邦段进行试航.经过11年奋斗,2001年6月26日,中老缅泰四国正式通航,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大拉近了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距离.据测算,航道开通后,我国西南地区的商品,如以昆明为起点运至东南亚各国,运距比绕道华南海港转运缩短3000公里,节约5/6的时间.四国通航后,湄公河上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
3、旅游开发成为新热点
最近,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又成了湄公河沿岸国家合作的新热点.湄公河周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风光和民族风情各异,名胜古迹众多.如老挝的古都琅勃拉邦、阿努王女儿坟,缅甸的相腊温泉、万郎隆三月庙会,泰国的清盛、清孔等.
湄公河流域旅游大有可为,将成为拉近沿岸国家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成为沿岸国家合作的一个重点.简单的说,1.加强与东南亚的交往与经济合作2.开放云南、广西边境等地的贸易3.湄公河流经金三角,加强对毒品的限制及反毒的国际合作4.西部大开发的一部分5.巩固与缅甸的特殊关系,强化我国在印度洋的权益6.水量丰富,水利资源加以利用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集中于哪个领域?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集中在住房消费,住房消费依然是升级的重点,汽车消费增长空间较大,通信消费仍然是热点,教育消费是长期消费热点,旅游消费空间继续增长,身体保健、健康消费也在增长,居民增加了清洁,健身方面的消费,特别注重了绿色食品消费。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
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文化旅游实现了持续、快速地发展,经济实力和市场各方面都有相对优势。近年来,中国文化旅游成为投资热点,各种类型的文化主题公园、旅游小镇应运而生,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得到很大提升。
大家都在问
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
据悉,国庆黄金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游客重温红色记忆、参访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在旅游中感受家国情怀。
这个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省内,本地游、周边游、近郊游是主流。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受到游客青睐。一二线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高品质乡村民宿预订火热,房车露营、周边自驾游成为出游热点。
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创意,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在南京夫子庙等街区,景点融合非遗手工、文创产品、汉服表演等文化元素,打造生活化的文创消费场景。上海、广东、湖南等地举办了线上线下联动活动,民众可以足不出户“云旅游”“云看展”“云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