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进新型消费的途径?
新型消费发展不仅能够从需求端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通过拉动最终消费带动经济增长,而且能够从供给端发力,通过网络数字技术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而实现供需匹配,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释放内需潜力
新型消费不仅包括基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还包括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变化的新消费环境和消费政策。
围绕进一步促进新型消费发展,一方面需要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消除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动力,更好地释放内需;另一方面需要完善适应新型消费发展的政策和治理规则,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健全用户权益保护、产品追溯、算法审查等机制,营造安心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
二、新业态模式促进消费发展的原因?
一是加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
主要包括进一步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鼓励企业依托新型消费拓展国际市场等。
二是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主要包括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动智能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安全有序推进数据商用,规划建设新型消费网络节点等。
三是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
主要包括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深化包容审慎和协同监管,健全服务标准体系,简化优化证照办理等。
四是加大新型消费政策支持力度。
主要包括强化财政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完善劳动保障等政策。
三、贵州省推进旅游产业化实施意见?
(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贵州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域旅游资源大普查,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落户,实施山地旅游标准化三年行动,着力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抢占山地旅游、全域旅游发展高地。
(二)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培育壮大产业新增长点。“十三五”以来,贵州累计推出588个新项目新业态。大力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和“1+5个100”工程,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增至137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7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大力实施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开展“宣传促消费扶贫”十大行动计划,制定推广乡村旅游管理服务3个省级标准。
(四)宣传推广引资引源,提升多彩贵州频带形象。充分把握旅游业“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等特点,深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讲好多彩贵州故事,构建多维度宣传推广体系、差异化优惠政策体系。
(五)加大政策纾困力度,推动旅游产业提振复苏。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在全国率先全域有序开放贵州旅游景区,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和旅游市场恢复发展。
(六)强化旅游市场监督,优化贵州旅游服务环境。“一手抓流量、一手抓质量”。近年来,贵州布局建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同时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依法严打旅游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