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温度有什么关系?

1、对于大多数固体,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溶解度常用符号S表示。溶解度的单位用g/100gH₂O表示。

例如20℃,在100g水里最多溶解36gNaCl,则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100gH₂O,可表示为S(NaCl)=36g/100gH₂O。扩展资料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二、固体溶解性的意义?

溶解从广义上将不只是一定要有液体,固体间的混合也是一种溶解。

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公式)

可以从反面来想。

如果物质互不溶解,你会看到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堆积成山的东西。

生物不会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所有物质生命将不会产生,我们今天也不会在着谈这个问题。

三、什么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她的四个要素是什么物质的溶解性分为哪两种?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四要素是:①一定温度②100g溶剂③饱和④克数(溶质)

物质的溶解性分为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和减小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