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碳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
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
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
第四、外来传染病爆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爆发。
第五、夏季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
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良好生活方式。
二氧化碳会使温室效应加剧,但在通常条件下空气质量预报中不报二氧化碳的浓度。此外,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50%的时候会引起窒息,所以应当避免到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地方去(例如储藏蔬菜的地窖),在去这些地方前要先通风。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也是最为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
(1) 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 (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 地球上的原始病毒复活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4块年龄由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3) 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2015年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4) 气候反常,海啸风暴增多
(5)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6)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二、低碳水饮食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是外表不会特别容易发福,人的运动的时候状态比较稳定,情绪不会大起大落。
坏处是没有营养均衡的话,容易对身体不好。
三、每天低碳摄入好吗?
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能有效的燃烧我们体内的脂肪,降低血管里面的胆固醇含量,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但低碳饮食要适量,不然会引起营养不良,记忆力下降等。
四、低碳饮食的好处及危害?
低碳饮食是非常健康环保的,没有什么危害,主要是轻油少盐的食物饮品等,
不仅有营养 清淡,制作也方便快捷,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
只是口味上比较清淡,对于喜欢重口味的朋友 可能少了些饮食的乐趣,适当的可以吃一些重口味的调节一下,
五、什么是低碳饮食?
低碳饮食原意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主要注重严格地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低碳饮食的概念,是由阿特金斯医生在1972年撰写的《阿特金斯医生的新饮食革命》首次提出的。
“低碳饮食”最初主要是作为减肥方式为人们所知,其强调不吃主食,以果蔬为主。不过时至今日,“低碳饮食”已经从以往单纯的减肥方法变成了健康环保饮食方式。
《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书中指出,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更有数据表明,吃1千克牛肉等于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吃同等分量的果蔬,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该数值的1/9。所以多吃素少吃肉,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减少碳排放量。
除了食材选取外,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也是低碳饮食的关键环节。少加工,日常烹调中多采用清蒸、凉拌、白灼等简单加工方式,减少油炸、油煎和隔水炖等碳排放量大的加工方式。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低碳饮食
很多崇尚低碳饮食的人其实并不明白其概念,往往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碳生活”主张下的饮食混为一谈,认为如今热门的低碳饮食就是少吃肉甚至不吃肉。
此低碳非彼低碳,低碳饮食不是不吃肉,而是要“因人而异”选择肉类。
她把动物肉类形象地划分为四条腿、两条腿及无腿肉类。四条腿的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和狗肉等,是营养学上的“红肉”,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过多食用会导致肥胖甚至疾病;两条腿及无腿肉类主要指鸡肉、鸭肉、鱼虾和蛋等,俗称“白肉”,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相比红肉对人体更有好处。
选择肉类时要因人而异,专家建议市民,要多吃白肉少吃红肉,这才是提倡低脂肪、高蛋白的饮食方式。
入夏后,有“果中皇后”之称的山竹开始上市。医学专家认为,时令果蔬是低碳饮食的主力。
低碳主力:时令果蔬
低碳饮食究竟该吃什么?营养专家认为:时令果蔬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于环保有益,是最典型的低碳食品。专家说:时令果蔬中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纤维素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比较高,而且易被人体吸收,多食用时令果蔬不仅可以控制体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三高”疾病。
从环保角度而言,时令果蔬作为低碳饮食的主力也当之无愧。专家提倡市民选择时令果蔬,拒绝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反季节蔬菜。
针对野生菌以及各类时令素食的“低碳”功能作了进一步解释:这些食品主要以汤菜的形式呈现,烹制过程简单,耗能耗时少,无需烧、炒,油烟少,是绝对的“低碳”,对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很有意义。
日常饮食:少吃加工类食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超市商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形成了在超市和商场购买食品的习惯,品种多样、环境舒适、卫生、便捷让市民感受到了超市的便利,可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便利”,埋下了健康和环保隐患。
专家表示,超市80~90%的加工类食品都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腌制类食品、油炸类食物和可乐类食物等。这些食品加工时耗能、耗电,加工过程中要添加许多食品添加剂,食用后会产生塑料垃圾,不仅营养价值低,甚至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添加物。专家认为,回归天然,坚持购买农贸市场的天然食品,抵制加工类食物,才是真正符合健康要求的低碳。
低碳烹饪:煮、煲、烫
我们热爱低碳生活方式,多买农贸市场的天然食品,对烹饪也有严格的“低碳”要求。“不是吃素就低碳啊,关键在于食物的烹饪方法。”
煎、炸、炒、烤会产生许多油烟以及各种致癌物质,不仅污染空气、破坏环境,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在家中,有害物质无法扩散,无形中提高了癌症等疾病发生的概率,是极不可取的烹饪方法,更不符合“低碳”要求。
既然煎、炸、炒、烤不可取,那什么烹饪方式才符合“低碳”标准呢?专家为低碳生活支一招:烹饪多采用煮、煲、烫和清蒸、凉拌、白灼等简单加工方式。一方面减少污染物和废气的排放,对空气和环境有益,另一方面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低碳”烹饪方式。
六、提倡低碳生活对人们有什么好处?
1、有利于保护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
2、减少天灾发生,遏制全球变暖,使空气变清新。
3、可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保健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
一、提倡低碳生活的原因: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膨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愈来愈大,全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频繁发生的灾害性气候所引发的山洪、泥石流、飓风雪灾、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日益消融的冰川、肆虐的洪水、干旱……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二、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低碳生活?
1、认识衣料来源:1.选购纯棉、全麻等自然材质(有机性的),才可回收再生。
2、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
3、能手洗的衣物就不用洗衣机,手洗轻便的衣服,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4、冲洗衣服时,可以加入少量肥皂粉,因为洗衣粉遇到肥皂会减少很多泡沫,既省水又节约清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