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湖必去的景点排名?
第一站:苏堤春晓
第二站:平湖秋月
第三站:断桥残雪
第四站:曲院风荷
第五站、三潭印月
第六站、花港观鱼
第七站、南屏晚钟
第八站、双峰插云
第九站、雷峰夕照
第十站、柳浪闻莺
二、西湖13景?
西湖十三景的提法很少,在古代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现在有些景点已经不存在了,有些新的景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新的意义。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湖新十景:是1985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西湖新新十景:2007年10月20日西博会开幕式晚会上,宣布了“三评西湖十景”的结果。灵隐禅宗、六合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这些景点成为新一代西湖十景。
三、西湖十景的景观特点及观赏建议?
西湖十景是指杭州西湖周边的十个著名景点,分别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三潭映月”、“浣花溪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
以下是每个景点的景观特点和观赏建议:
苏堤春晓:苏堤春晓是指早春时节苏堤上游泛舟,欣赏春光明媚的景象。观赏建议:建议在3月中旬到4月初的早晨来此,可以欣赏到满眼的繁花似锦。
曲院风荷:曲院风荷是指盛夏时节曲院前的荷花,荷叶掩映下的清波碧影,绿叶红花相映成趣。观赏建议:建议在盛夏时节,晨光或傍晚时分来此,可以欣赏到最美的荷花景象。
柳浪闻莺:柳浪闻莺是指春季柳树长出新叶时,柳枝垂下,微风吹拂时发出悦耳的声音,此外还有苏东坡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观赏建议:建议在春季来此,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柳树和悦耳的莺鸟歌声。
断桥残雪:断桥残雪是指冬天时断桥上的积雪,此景象因宋代文学名篇《钱塘湖春行》而闻名于世。观赏建议:建议在寒冬时节来此,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和迷人的湖光山色。
南屏晚钟:南屏晚钟是指夜幕降临时,南屏山上的钟声悠扬回荡。观赏建议:建议在晚上来此,可以欣赏到钟声的美妙,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夜色下的美丽湖光山色。
雷峰夕照:雷峰夕照是指夕阳西下时,照耀在雷峰塔上的景象,可以呈
四、风花雪月西湖十景?
现在说的新十景是2007年三评出来的西湖十景,包括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五、杭州西湖十大景观及典故?
1、苏堤春晓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空出的泥构筑而成的。故名之以“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2、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据说南宋时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坊内与金沙涧相通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曲院荷风”。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3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濒临外西湖,此地商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方,视野开阔,中秋之夜,月白风清,湖水盈盈,坐在平台茶座上,仰看天上月轮当空,俯视湖中月影倒映,天上、湖中两圆月,交相辉映,有使人如入方寒宫之感。所以前人题有“万顷湖平长似镜,
1/4
四时月好最宜秋”的楹联。而且假山叠起,四季花木,构成一处诗趣盎然的游览胜景。
4、断桥残雪,今位于白堤东端。断桥残雪景观内涵说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5、柳浪闻莺,前身是南宋的皇家花园--聚景园。解放后经整修,已扩建成为占地三百多亩的大型公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6、花港观鱼是南宋内侍卢允升的私人花园,因其处有清溪自花家山流下,故名“花港”,花港观鱼,与苏堤前接,西山在北为其护屏,还有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两面镶着翡翠框架的镜子分
2/4
嵌左右,全园分为鱼池古迹、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丛林区、芍药圃等七个景区。公园中部的南端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红鱼池。池中满蓄金鳞红鲤,池畔花木扶疏。游人投饵,群鱼争食,有声有色,赏心悦目。
7、雷峰夕照,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
8、在洪春桥畔。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旧时人们游湖多在春秋两季,每当欲雨未雨时,从湖上眺望南、北两高峰,但见云雾袅绕,双峰时隐时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气象万千,景观十分吸引人,便定为“西湖十景”之一,从此这湖中之景便成为陆上之景。
9、南屏晚钟,南屏山横亘于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苍翠,秀石玲珑。山上有一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寺院原有铜钟一口,每天傍晚,深沉、浑厚的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响,山回谷鸣,发人悠远的沉思,“南屏晚
3/4
钟”因此得名。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刹兴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营,晨钟暮鼓,香烟烛光,南屏山从此添了“佛国山”的别称 。
10、三潭印月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它是由三座葫芦形石塔和“小瀛洲”两个部分组成。岛是明万历年间用疏浚的湖泥堆积而成,岛外又筑有环表堤埂,堤岛之间由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曲桥相连,构成了一个湖中岛、岛中湖的胜似仙境的著名旅游胜地,其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是我国水上景园的典范,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