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史诗”?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向左转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二、杜甫与李商隐合称?
杜甫与李商隐没有合成。杜甫与李白合成李杜。杜牧与李商隐合成小李杜。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虽在世时声名不显,但后世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三、大家都在问
杜甫与李商隐没有合成。杜甫与李白合成李杜。杜牧与李商隐合成小李杜。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虽在世时声名不显,但后世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四、杜甫被世人称为什么?
杜甫被尊为“诗圣”!
杜甫的作品成就,是一个巅峰。
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杜甫诗众体兼长,几乎每一种体式都有名篇,并且由于他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努力,使各种诗体在他的创作中部有所发展,如乐府诗由过去多用古题写古事发展为“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如《兵车行》、《悲陈陶》)。五、七言古诗由过去的篇幅较短发展为长篇巨制(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五、七律是杜甫运用最多、成就最高的诗体(杜诗五律六百三十多首,七律一百五十余首),无论写景、抒情,感时、怀古都写得格律精严,对仗工稳,音调和谐,意境沉雄,使律诗得到长足的发展。
杜甫的诗,贴近所处时代的现实,举凡自身的生活,百姓的生活,包括时代的一些真实情况,都能真实反应,这为后世研究那个时代,提供了大量具体的佐证。
并且,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抒发出忧国忧民的情感。具有高尚的诗人情怀。
杜甫的成就,几言难以述尽!但毫无疑问,纵观研究杜甫的作品,包括他的生平可知,他是一位伟大的具有爱国爱民忧国忧民高尚情怀的现实主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