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一)异地性
对于旅游者而言,其旅游目的地均为异地他乡,正是异地性这一特征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奇、求异、求真,避免“审美疲劳”的旅游心理需求
(二)短暂性
对于旅游者而言,前往异地他乡进行参观游览具有暂时性的特点,不可导致永久性居留(移民或就业),这是旅游者和迁徙者的重要区别。
(三)愉悦性
这是旅游者的最终目的。无论是观光旅游寻幽探奇、博览风采、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还是体育运动、度假疗养、品尝美食、文化交流等,其最根本的追求是满足一种心理或生理的需要,使身心得到愉悦的感觉,这也是旅游者和一般旅行者的根本区别。
(四)消费性
旅游是现代社会人们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旅游者通过花钱消费得到享受,这不仅要求旅游者具备一定的经济负担能力,还要求旅游目的地能够为旅游者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以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要求。同时,消费层次也决定了旅游层次。
试分析老年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消费特点?
老年旅游者消费比较理智,不爱冲动,选择的线路是比较有内涵、质量好的。儿童需要好玩的、时尚的、跟风性比较大。
商务人士消费特点?
从消费特征和档次分析,商务旅游无疑是旅游的高端产品。与观光旅游者相比,商务旅游者具有消费能力强、消费倾向明显、重访率高、对配套设施要求较高、不受季节影响、停留时间较长等特征。 一是消费能力强,重质不重价。商务旅游者的交通和住宿餐饮等费用由公司支付,加上他们一般都是收入较高的阶层,因而商务旅游者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据调查,商务客人与观光客人的消费比约为2.5∶1)。较强的消费能力使得商务旅游者不太关注消费服务的价格,而更注重消费所带来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和服务质量,更注重服务的效率、品质、个性化及完善程度,更看重物有所值。 来华参加商务、会议活动的海外客人的人均天消费,比观光客人的人均天消费高出20%以上。 另外,国内商务客人的消费水平也比其他游客高,据北京市旅游局2001年进行的国内旅游调查,来京从事商务活动的国内旅游者的人均花费为1327.4元,比观光客人的人均消费高出42.2%。 二是消费倾向明显。资料表明,商务旅游者的消费项目中,住宿、餐饮、交通、会议、宴会、通讯等费用的支出比较稳定并占有较大比例。观光游览、购物和娱乐等消费则依商务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商务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 三是重访率高。2003年,中国境外游客中,商务游客只占9.8%,但4次以上来华的就高达72.1%,远远高出观光客的33.9%;来北京的境内商务客人中,4次以上来京客人的所占比例比境外商务客人更高。 四是时间观念强,对商务配套设施需求大。商务游客旅行日程安排紧凑,强调效率,因此,他们希望旅行公司提供的商旅服务能统筹安排,提高效率、节约时间。近些年来,商务游客越来越追求快捷便利的现代化办公设施,据有关方面调查,10个国际商务客人中就有6人携带笔记本电脑,他们在酒店中使用传真比例高达97%,有超过50%的国际商务客人在差旅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因此,他们往往对办公地和住宿房间是否有宽带网比较计较。另外,商务客人对电子信箱、电传、国际直播电话等使用频率也较高。 五是散客为主,受季节影响小。统计表明,商务客人中散客居多,他们的主体是公司或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者。商务客人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商务活动,完成商业目标。因此,旅行时间、旅行方式和目的地等在出行之前基本上已经确定。对商务客人来说,旅行意味着工作。 进行商务旅行是一种公务
为什么说旅游者具有消费者的属性旅游者的个性?
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社会风光,这是一种消费,所以说旅游者具有消费者属性,每一个旅游者的需求也不一样,构成各种各样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