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十大著名街区?

1、金融一条街:东大街

说起成都的金融一条街街,东大街当之无愧,这里即时是在百年前也是金融一条街——东大街一线的造币厂、票号、银行清末东大街一线,是当时四川乃至中国西南的金融中心,银行、票号、捐号、银号、金铺林立;影响深远的成都造币厂,也建在紧邻东大街的镋钯街。中国货币上有帝王肖像,则始于1903年成都造币厂铸造的银元。目前东大街聚集了成都大多数的金融企业。写字楼如时代8号、铁狮门、晶融汇、明宇·金融广场、花样年·喜年广场也进一步提升了东大街的商业氛围。

2、科技一条街:磨子桥

从磨子桥到省体育馆的沿街,是成都著名的科技一条街,在这条街上集中了上千家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商店和大型卖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IT产品批发集散地,电脑相机等产品应有尽有,来这里消费的大多是学生。知名的商家有百脑汇、新世纪、A世界、数码广场等。

3、手机一条街:太升南路

在成都买手机,必去的地方当属太升路,品类丰富,价格低廉。说这里是成都的手机一条街是最没有争议的事情,但是在这里买手机最好去正规的大卖场,小摊小贩小心遭骗。

4、汽车装饰一条街:肖家河沿街

肖家河沿街一整条街基本是做汽车装饰的,人气尚可。

5、橱柜一条街——槐树街

槐树街,被广称为“橱柜一条街”,不仅仅是因为槐树街橱柜门市多,还因为这里包罗万象,高中低档橱柜这里应有尽有。整体算来,槐树街大约有100家橱柜门市左右,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也有一些小型企业。

6、机电产品一条街--金府路

金府路汇聚了成都最多的机电城,比如金府机电城、万贯机电城、数码港五金机电城等,大大小小新旧不同的机电城分布在沿街,部分老旧的机电市场即将被淘汰。

7、汽车4S一条街:机场路

机场路是全省4S店的诞生地,也是在众多车商的推动下,城南汽车圈成为了四川车市的发源地。

8、小吃一条街:一品天下

在成都上风上水的西面,金沙文化熏陶的这个宝地上面,珍藏着这条美食休闲街。一品天下位于羊西线一品天下大街两侧,其总建筑面积46万余平米,其中商业面积 30余万平方米。一品天下美食商业街是由成都市及金牛区政府共同打造的,代表成都美食文化和餐饮最高水平的美食街。汇聚了文杏酒楼、大蓉和川菜旗舰店、红杏酒楼、成都市餐饮服务公司(小吃城)、周大妈夕阳红精品川菜馆、快乐老家火锅店、天籁村歌城、美国空间俱乐部等著名企业。

9、酒吧一条街:九眼桥

九眼桥这里是成都酒吧集聚地之一,九眼桥酒吧一条街实属成都夜文化的标志。入夜,河边一条街上灯火辉煌。这条街上的酒吧可达上百家,大多数酒吧都是有露天,也可做在酒吧里面,但每家酒吧的大小不一,小的最多只能容纳几桌客人。

10、广告一条街:东城根中街

东城根中街沿街大多为广告制作公司,一整条街看下来你看不到其他的商业业态。

二、丽水街要门票吗?

不需要门票。

因为丽水街是一个市区中的商业步行街,类似于购物中心,是免费对外开放的,没有门票一说。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美食、购物、逛街、参观文化小景观等等,提供了很多种方式来消磨时间。

如果你是旅游者,丽水街也是一个推荐的参观地点,毕竟当地的特色美食、文化气息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

总的来说,丽水街是一个免费开放的商业街区,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消费和体验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您的时间。

三、济南潮玩街区真实测评?

济南潮玩街区是一个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综合性综合性休闲街区。街区内有众多潮流店铺,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购物体验十分丰富。这里有各种美食,从小吃到大餐,应有尽有,口味丰富多样,价格实惠,深受消费者喜爱。

街区内还有众多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的休闲需求,给人以舒适的消费体验。总之,济南潮玩街区可谓是一个潮流、休闲、购物的最佳去处,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四、古井泉街游玩攻略?

古井泉街以温泉文化为核心,以传统旅游步行街和现代院落商业为特色,按照4A景区的标准来打造,通过融入文化元素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吸引游客停下来、住下来,从而产生更大的消费空间,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整个街区集吃、喝、玩、乐、购、泡、住为一体,涵盖富硒特产、富硒小吃、富硒农产品、文化交流、创意市集、特色纪念品、商务宾馆、青年客栈等商业业态。来到小吃市集,24小时可以吃到美味。特色驴友客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州际假日酒店和丽水紫金院以及酒文化馆、简爱婚礼馆、江右会管被称作古井泉街的“一星一院三会馆”。以“琴棋书画诗酒禅茶”为主题的客栈群让这里的“过夜经济”分外红火。

五、融创乐园和文化旅游城有什么区别?

二者的区别在于:融创文化旅游城是一个大型的基地,而融创乐园是属于融创文旅城中的其中一个板块。

融创乐园包括了运河人家、泡泡泉小镇、霞客神旅、蒸汽时代、田园欢歌、冒险港湾六大主题园区。

六、商业街区都有哪些类型?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推荐?

商业区规划是展现一个街区特色的文化名人和历史文化的延续,精细之处见真功具体来说:

一、尺度近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例如在北京珠江国际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一座中西合璧的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小区中心一端以一座高耸的钟塔既作为商业街结束也标示着小区的中心。两端标志的建立确立了商业街的宽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预知未走的路程。这一手法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三、风格色彩的多元化

自然形成的传统商业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杂拼在一起,造成以极其的多元化而达到统一的繁华效果。新设计的商业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设计师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

不同风格的建筑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小镇风情。即便是同样设计的不同单元,也通过材质、颜色的变化,加强外观差异化。商业街的魅力就在于繁杂多样立面形态的共生。这也是商业街与大型百货商厦的区别。

四、面材的软化与精化

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建筑的外观设计仅仅是一个基础平台。店家最起码需要安装招牌,有些连锁店还需要改为特定的颜色、样式。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失控的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成熟的商铺外观设计应考虑改造外装的可能,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

五、重视非建筑元素

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但也取决于其它一些建筑元素的运用,比如室外餐饮座、凉亭等功能设施,花台、喷泉、雕塑等、灯具、指示牌、电话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若想使这一界面更“友善”,就需要从景观、园林的角度深化商业街的设计。

宽窄巷那是老成都,新天地、1912、三里屯那是小白领。



音乐房子的创始人陈涤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你在一个有文化的地方卖羊肉,那么这个羊肉也是有文化的!”



一个街区有文化,那走在里面的人也就有文化了……这便是文化街区最大的卖点。

成都宽窄巷

某深耕文化产业多年的老哥曾讲过:“成都的文化是活的!”这或许是天府之都最大的优势所在,而宽窄巷子则集中表现了这一点。他们做到了每一个传统文化街巷该有的一切,但是官方给出的定义还是比较混乱的:闲在宽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实际而言,我们不应该把三个巷子分开来看。



从空间布局上来说,宽窄巷子不似北京南锣鼓巷、烟袋斜巷般长条到底、一线见天,三条宽窄巷子平行分布、小径交错, 布局上更像是一个区块而非长街。可换个角度,这种布局十分巧妙。一方面,三条主街道虽然业态分布相差不多,但是主题不同,闲逛怀旧、时尚体验、住宿休憩各自为阵,小径相连,能让游客快速在各个主题之间转换不至劳累。



再一方面,保证一定的空间复杂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闲逛乐趣。女孩子一有了时间就是去逛街,这个逛街是消遣,不是想买啥东西列张单子:出发→走一圈儿→完活儿→回家!以旅游为打造目的的商业街更不能一条线跑到黑,虽说不至于做的像迷宫一般让人迷路,但也要保证空间的复杂性,确保在各个商铺之间营造神秘感,让人禁不住继续探索的欲望,只要把人留住了,商机就出现了!

总体来看成都宽窄巷的业态分布还是比较平均的



再然,真正有参考价值的地方在于,其对于文旅小产品的把控。茶馆,多是成都本地盖碗茶为主,坐在露天铺子来碗盖碗茶,嗑个瓜子摆开龙门阵吹夸夸(聊天),看巷子里人来人往,偷得浮生半日闲。你在别的地方尝不到的成都味儿,才有催得人到此一游的价值。

咖啡、酒吧,必须高标准,严格把控成都宽窄巷子的品牌质量,要求在三个巷子里有不输给超一线城市的生活品质,扩展高端人群客流量。

综合来看,成都宽窄巷的三个改造方向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原住民、原建筑、招商引资的高品质把控。

在任何一个国家,景区如果想往传统文化上打造,原住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不是所有企业都拥有迪士尼般强大的企业管理能力,人文氛围没办法轻轻松松演出来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您如果有机会在北京晃荡晃荡,这个北京胡同里的气氛就很有意思!开发过的胡同有南锣鼓巷、烟袋斜巷、大珊栏,大致上什么情况您基本也都逛过,咱就甭细说了!重点在于没开发过的,天桥附近有个留学路,捡个饭点儿,您就从永安路这边口进,珠市口西大街那档子口出,一条路走下来基本就是北京老天桥胡同的氛围,不是原来的住户根本演不出来。傍晚时分,人群熙熙攘攘,自行车放慢了在行人间穿梭,各个小饭馆、食品店放出不亮的光照着街道,偶尔街边还有光着膀子喝啤酒侃大山的北京壮汉,一切的一切透露出浓郁的老北京市井味儿。这!就是文化内容,无法复制!独具特色!即使建国以来各种城市开发极大削弱之后你仍然能在一条道上品出一二的灵魂。

往上翻个十代,天桥这一溜十三弯儿住的人也全都是杂耍、唱戏、画糖画这一类的手艺人,达官贵人是不会到这一带转悠的。而全国各地拨得头筹的艺人们愿意来北京闯荡的也都跑到天桥落脚,这就和今天的全国性演艺园区和餐饮园区似的,有了这个产业为核心,天桥一带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宽窄巷的文化资源亦是如此。

但是有人说话了,我直接把手揣进裤兜,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就得了呗,还去商业街干什么?这就是宽窄巷子第三个成功之处:运营上招商的把控,确保其消费环境的高品质。先来看看宽窄巷改造前是什么样?

不光是宽窄巷,北京、上海这一类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都是如此,这些已经住了很多年的老城区存在着卫生排污、供电混乱、设施老化等诸多生活的基础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之前说的留学路没有成为一个旅游打卡地的原因:市井生活气息是有了,你能接受逛街时饭菜香和垃圾臭混合的味道吗?就算你说没事,游客也不能接受啊!

不仅仅是这类基础问题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判断你这个旅游区块的生活品质是否合格,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有没有星巴克。记得以前翻找古北水镇的资料,很多人都说,在古北水镇这样一个古城旅游能看到星巴克是一件让人安心的事。陈向宏总裁曾经说过:游客对于景区的爱是伪爱,他们逃离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但还是要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

南京1912

与成都宽窄巷子不同,南京1912街区的文化氛围几乎没有怀旧的成分,反而引爆了南京夜间消费市场的端口!在1912酒吧街出现之前,南京人民的夜生活似乎比较贫乏。要说酒吧也有,南大青岛路、上海路和鼓楼淅淅零零的几家清吧开的有声有色。但1912的出现将酒吧文化凝聚在了新街口商圈的一个中心点上。就消费时间来讲,夜晚无疑是1912的黄金时间。7CLUB、RED CLUB、乱世佳人等10多家酒吧,掀起南京夜生活的高潮。

每天午夜11点到12点之间,1912街区人来人往、每个酒吧里摩肩接踵。南京传统的新街口商圈、湖南路商圈、珠江路商圈都无法与之比拟。这种夜晚酒吧的文化气氛几乎是无法复制的!

举个例子:

南京1912街区成功之后,被无锡等地复制模仿,但是,你在南京1912街区可以经常看到衣着略显古怪、发型特异的年轻人在酒吧之间游走,正是这些人撑起了南京1912街区的酒吧文化和时尚氛围,你在别处的的1912街区是看不到的!反观无锡的1912商业街,只是把酒吧做到了聊聊天、喝喝酒的程度,却把啤酒的价格翻高了几倍。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或许是南京本地一直缺少一个1912街区这样的夜间消费场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个缺少并不是每个城市的标配!南京1912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南京本地的高端白领人群,而这样的消费群体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就好像青岛至今没有一家形成规模的live house,大家全都喝袋装鲜啤坐在能看见海的地方把小龙虾当下酒菜去了,谁还跑到贼老远的地方在一个窗户都看不见的小房间里闹哄哄地挤在一起喝死贵死贵的瓶装啤酒啊?可以见得精确定位消费人群是南京1912街区最出彩的地方之一,但规划者是事先调查还是恰好撞上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当初东方三采的确将南京1912定位于“城市客厅”,面向于白领、小资、文化人群、外籍人士、商务客人、游客消费的“高尚休闲商业区”。酒吧文化一开始可能并没有在计划之内。

南京1912少见零售业态

而那时,为了使城市客厅不至于落为一句空话,规划者在设计伊始就进行了精确招商定位:主要定格在与旅游休闲相关的餐饮、酒吧、咖啡馆、茶馆、美容健身中心等国际顶尖品牌。国际一线品牌将占有40%的份额,国内发达城市的一线品牌占有30%的份额,其余独立特色品牌30%。

这些一线品牌在确保此地消费品质吸引高端人群的同时,支撑起了酒吧文化,是基座的作用。近些年来,搞live house的、搞高端餐饮的都或多或少会考虑一个问题:生态!当然,这个生态是个泛义,还有诸如系统一类的化身词。因为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单个的酒吧即使自身素质过硬,旁边没有一个合适的业态也会显得孤立无援,难以形成气候甚至随时间过气缓慢死亡。在已经过去的漫长岁月里,这种有机的商业生态近似于野蛮生长和自然淘汰,难得一见成功典范。但是成功者大多迅速脱颖而出,比如集中奢饰品的香榭丽舍、世界演艺中心的纽约百老汇。

南京1912街区这样的一种设计正是把整个的商业生态从严酷的自然淘汰中搬离出来,改成温室培育,提高成活率的同时改善外观与形状使其更加能够适应市场,虽然在初试发育阶段较为凶险和脆弱,一旦成活与成熟便可见其商业价值迅速引爆市场。



北京三里屯

与其他三个商业街区都不同,北京三里屯是自然形成的,毗邻第二使馆区的三里屯拥有着天然的国际化轨道。所以,我们只把它作为一种现象来简单说一说。

相较于前面的成都宽窄巷子和南京1912,三里屯则显得更加大气更加国际化,这些全都要仰仗太古里凭借强大招商能力,国际一线品牌的进驻甚至有些是首次进入中国直接推动了时尚潮人的聚集,白领、小资紧随其后。加之早些年三里屯“脏街”,周边的大量外企,三里屯成了在北京追逐时尚的不可取代的一个地方。如果有人想体验一下什么叫”北京的繁华“,三里屯的的确确是不二之选。”北京的繁华“就是三里屯的文化核心。



直接讲三里屯这样的国际奢饰品聚集地,小编有些难以驾驭,拐弯儿说一说日本的秋叶原。秋叶原当初也没有哪个开放商规划,或者政府引导一些企业入驻。因为多方面的各种原因,甚至是巧合的成分,秋叶原是东京当时的一个电子设备集散地,地位和当初中关村组装机的地位差不多。

接着,就是所谓“二次元文化”的发展,因为二次元与电子设备不可分割的特性,几乎是所有宅在家里不出门玩电脑的这么一群人都中了二次元的“毒”,他们这群人又在秋叶原电器街拥有高度的流动性,第一家二次元商铺的入驻如同瘟疫一般立刻在秋叶原大肆感染。到了今天,最鲜明的特征不在于漫画和一系列音像制品商店,而在于街道上穿着各色女仆装招揽客人进入女仆咖啡厅的“女仆”们,她们是所有外国游客到秋叶原打卡必须拍照留念的。最最最关键的在于,任何人不会觉得在秋叶原看见有年轻女孩子穿着女仆装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奇怪,更多的他们会由衷地赞叹女孩子的可爱。这点和三里屯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