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旅游体验?
以"体验"为经济提供物的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式。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以"体验"为经济提供物的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式。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 一、背景 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 二、概念 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一度兴起的城里人到农村“住农房、吃农饭、干农活”就是体验式旅游的雏形。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大多是为了扩展个人视野,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者获取个人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传统的观光式旅游,仅仅依赖一些自然资源或者历史遗产为游客提供一种游览的满足感;而后兴起的探险式旅游则更多的是追求感官或者感受的刺激,例如漂流,攀山等,但是也有体验式旅游的雏形;另外度假式旅游着重是提供一种休闲的氛围让游客轻松愉快享受假期。对比于这几种,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比如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体验等等。 三、定义 2001年6月,在一份关于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到“体验式旅游”这个新概念,随之国外一些学者也给出了相应的概念,但目前国内学者对体验式旅游未给出明确的定义。相关的概念有徐林强(2006)的定义: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宋咏梅(2007)从旅游供给者和旅游者的这两个角度加以对体验旅游的定义。我们认为体验式旅游是一种以追求心理愉悦体验为终极目标的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是旅游者消费心理走向成熟的结果。 四、体验式旅游的特点 注重个性化 体验旅游与传统旅游不同,它追求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力图以独一无二、针对性强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感受这种特性,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如自驾车旅游、暑期国外夏令营等。 强调参与性 通过旅游者的参与和互动活动,旅游者能更深层次的感受旅游消费的每一个细节,体会旅游产品的内涵和魅力,获得更直观和深刻的旅游体验。如参与主题公园的庆典游园活动,参与滑草滑雪活动、小学生参与红军小指挥员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都强调了旅游者的角色模仿和参与,更加全身心的投入旅游活动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体验旅游注重的是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感受、体验、享受的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到此一游”的旅游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更强调心理感知和理解。如外国人参与包饺子的活动,通过揉面、擀饺子皮、包饺子的过程亲身体会中国的传统习俗,而并不强调包出的饺子如何漂亮、好吃。现今流行的许多传统手工艺制作、乡村绿色瓜果采摘活动以及寻求惊险刺激的旅游活动等追求的就是这样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 体验式旅游的类型 游客的体验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称为“4E”(Entertainment,Education,Escape,Estheticism),即娱乐、教育、逃避与审美。游客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逃避现实),接受不同文化与异域风情的洗涤(审美),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娱乐),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取精神的成长(教育)。 1.娱乐体验 娱乐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愉悦身心的方法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旅游体验之一。游客通过观看各类演出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在工作中造成的紧张神经得以松弛,让会心的微笑或开怀大笑抚慰心灵的种种不快,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迪斯尼乐园匠心独运地设置出“西部乐园”、“探险乐园”、“新生特区”、“未来世界”、“梦幻乐园”等体验旅游项目,不同的娱乐主题为不同年龄的人们塑造了属于自己的娱乐经历。 2.教育体验 游客在旅游中见前所未见、闻前所未闻、尝前所未尝,每一次旅游都会有新的收获。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点,总会以其独特的、蕴藏其中的自然知识或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高超的建筑技艺等令人耳目一新,学习自然而然地就融入旅游的全过程当中。近几年兴起的参与体验式的“土地认领”,是新生代农家乐旅游项目,也属于教育体验。游客通过交纳租金的方式在农家田园认领一块土地,由游客决定栽种蔬菜、花草、果树或庄稼,种子、农家肥料则由园方免费提供,最后收获的农作物等归游客所有。这种旅游形式可使游客在田间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纯天然绿色蔬菜等食物,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知识,并在亲自躬耕于农田时体会到种植和收获的乐趣。另外通过土地认领还可以丰富现在孩子尤其是都市里孩子的田野知识,让他们真正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逃避体验 工作的压力、日常生活的烦恼、人际交往的复杂、生活空间的拥挤与喧闹使人们希望能定期到尚未城市化的地方修心养性,忘却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寻找生活中另一个摆脱束缚的真实自我。近几年农家旅游的出现客观上满足了游客的这种需求,到农家体验田园生活,可以使游客在相对淳朴的人际关系中放松自我;在与自然、田园零距离接触中体味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在平淡、与世无争的状态下重新发现人性的美好。 4.审美体验 美好的事物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游客在感受名山大川姿态各异、人文建筑的高超艺术之美时,就是获得从身体到精神的放松、通畅、忘我感觉的过程。被誉为“生态乐园”的四川碧峰峡景区融幽谷、飞瀑、清溪、珍禽于一体,森林覆盖率达95%,游客在景区中可以享受与温驯的野生动物零距离接触的乐趣,也可以在晚上租一顶帐篷,体味野居的滋味。景区的住宿设施设计为竹木结构的低层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十分协调,掩于丛林之中,保证了游客视觉上的完美性。主体建筑——游客接待中心,也以其优美的几何造型,使游客无论从那个角度都可获得巨大的美感。 五、体验式旅游的设计理念和原则[1] 1.设计理念 (1)从旅游者的体验入手,努力创造全方位的立体感受 通过全方位的体验设计使旅游景区(点)做到“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回味”,使旅游活动“可参与、可互动、可感受、可享受”。如迪斯尼乐园就通过塑造与卡通人物的形象识别体系和体验活动,在不同的主题乐园中让游客由米老鼠唐老鸭到白雪公主、狮子王的童话世界走向现代科技创造的惊险刺激的现实世界。 (2)不断推陈出新,突出创造性和差异性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寻求差异化、新鲜感和刺激感是旅游者追求旅游体验的直观体现,因而在体验式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始终要贯穿这个理念。如每个经常苏州乐园的游客总会觉得每隔一段时间乐园中都有新的旅游项目和节目,甚至小到装饰、布局布景都有所变化,真正做到了常换常新。这种变化带给游客新鲜感和试图下次再来寻找不同点的欲望,从而加大了旅游体验的刺激感,旅游重游率当然也相应增高。 2.设计原则 根据体验式旅游的特点以及旅游追求快乐的“三感”需求,旅游从业者在旅游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主题性原则 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要突出主题性原则,追求旅游主题的新颖、奇特,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需求心理,挖掘所在地方特色或旅游产品特色,结合当地资源条件设计独特的旅游项目,给游客一次新的体验。特别是景区的旅游项目设计要注意始终以一个主题为主线连接游览、购物、娱乐、美食的各个环节,让游客全方位感受从业者塑造的一种氛围。如曲江大唐荚蓉园、深圳欢乐谷和民俗文化村等。 (2)挑战性原则 旅游活动具有适度的挑战性才能激发游客参与的欲望和决心,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体验,追求超越心理障碍时的成就感和舒畅感,这也是近几年极限运动不断升温的原因。比如蹦极、漂流、滑翔、探险等极限运动让游客在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中感受胜利的快乐。 (3)现场真实性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体现为主题乐园类旅游产品或活动的设计,要求旅游从业者暂时放弃自我身份,全身心投入景区营造的文化和娱乐氛围,充分进入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引导游客也进入景区为之塑造的角色,全方位地体验角色转换的愉悦。也要求其布局布景、建筑艺术、服装道具、文化语言等都能再现所塑造的主题,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不是简单的粗糙的模仿。如杭州宋城、无锡的影视基地等通过再现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场景带给游客恍如隔世的感觉,体会几百上千年的古中国的文化魅力。 (4)丰富体验类型、增加体验深度的原则 体验类型的多样性是吸引游客、保持旅游地持续发展的动力。Pinell和Gilmore提出的让人们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包含娱乐、教育、遁世、美学四个类型“甜蜜地带”。因而在体验式旅游的设计中也可按这四个类型来展开,一般来说体验类型越丰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旅游的体验可以分为表层体验、中度体验和深度体验。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大多数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前两个层次,只是一般的观赏游览,而未直接参与和感受。但是体验式旅游是与传统旅游和休闲旅游不同的新的旅游方式,它带给游客的体验不是粗浅和单一的,而是以追求丰富的旅游体验为目标,它要求旅游者完全融人所塑造的环境和氛围,不是以客体而是以主体的角色参与沉浸其中。我国目前有许多的旅游企业正在打造这种大型旅游景区,设计体验类型丰富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大众需要。 六、体验式旅游的开发模式 邹统钎先生认为,体验旅游开发模式与大众旅游、可持续旅游开发模式有很大不同:前者特别注重游客的切身感受,想方设法为游客创造一种真实的体验。表将这三个时期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大致的对比。 不同时期旅游开发模式对比: 旅游发展时期关注的利益体开发目标 大众旅游时期开发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可持续旅游时期社区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体验旅游时期游客为游客创造满意的体验 可以看出,在体验旅游时代,游客的旅游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感受和经历为目的的旅游的兴起表明人们更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个人感受,而不只是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如迪斯尼乐园里的“巨雷山”项目,完全根据美国西部当年一座废弃的煤矿原样设计,让每一个游客去体验煤矿工人的艰辛。游客佩戴好当年煤矿工人的所有装备,乘坐高速矿车,在弯弯曲曲、忽明忽暗、惊险交加的矿道里疯狂走一遭。矿车时慢时快,有时倾斜度达45度。游客不但领略了煤矿的景观,而且深知了煤矿工人的艰辛和煤炭的来之不易。因此,今后旅游开发者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时,一定要注重研究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需求,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开发“感受旅游”产品。 七、体验式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在体验经济时代,虽然传统的大众旅游仍占据旅游业的主要市场,但是旅游者的细分市场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许多旅游者更希望到更自然的地点,享受自己服务自己的乐趣;还有相当部分的年轻人认为,现代旅游不仅在于自己到过哪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 1.竞争战略 不同传统的大众旅游重视的是为顾客提供住宿(hotel rooms),早餐(breakfasts),娱乐(amenities)和其他服务(accompanying services),简称“4S”。旅游产品开发者提供的多是千篇一律的服务,没有多少差异化的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开发者只能建立相对的竞争优势,竞争策略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模仿。而在体验式旅游中,旅游开发者从旅游者的亲身感受出发,追求建立一种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为旅游者提供差异化与定制化相结合的服务。 2.竞争条件不同 传统的大众旅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质条件,包括旅游景区的景观、食住行条件等。而体验式旅游主要依赖于无形条件,包括与旅游者的沟通、交流、创造角色扮演的氛围等。这种情况下,景区、设施等物质条件成为一种道具,为顾客提供扮演角色的场所和环境。 3.开发重点不同 传统的大众旅游主要为旅游者提供基础的配套设施服务,体验只是作为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附属品。但在体验式旅游中,体验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主题内容。旅游开发者的工作重点转到为旅游者创造一种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4.营销方式不同 传统的大众旅游主要的是一种“4P”(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营销模式。而体验式旅游更多的是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它的基础是旅游者与旅游景区、旅游开发者、活动主题的互动。旅游开发者必须尽力创造与利用知识,创新旅游主题,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了解旅游者的兴趣、偏好与价值观。同时,旅游开发者也必须通过与顾客之间的相互学习、深层交住,为旅游者创造全新的体验经历。 5.参与性不同 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下,旅游者参与较少,通常被动地接受旅行社的安排,他们希望借助旅游逃避日常生活的繁琐与压抑;而在体验式旅游中,旅游者投入较多的精力,他们在旅游活动中需要不断沟通、学习、体会,主动地探索旅游带来的快乐体验。 6.灵活性不同 传统的大众旅游通常是旅游者在限定时间内参观固定的地带。而体验式旅游对时间与地点的要求有更多的灵活性,体现在旅游者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的空间,体验式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可以延续这种体验感受或者在其他地点上演相同的或相似的体验活动。传统的大众旅游通常是旅游者在限定时间内参观固定的地带。而体验式旅游对时间与地点的要求有更多的灵活性,体现在旅游者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的空间,体验式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可以延续这种体验感受或者在其他地点上演相同的或相似的体验活动。
二、消费业态是什么意思?
消费业态具体是指“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旅游”等方面的体验式消费。
三、旅游区的东西为什么要比外面的贵?
那是因为旅游景区里边儿的摊贩卖的比外边卖的贵……
无论从商品的成本,质量,经销环节等各方面因素来看,景区里边卖的东西,都没有理由比外边贵,而且贵太多,之所以能够贵很多,不排除有的经营者存在关门打狗,或者借机抢钱的考虑。心思反正就我这家,能捞一把就捞一把吧。
不光景区,火车等交通工具上,也有这种现象。
一个盒饭卖60 80元,你觉得值吗?想抢钱就明说。商品的人卖价固然可以贵,但是你也要提供贵的服务啊,问题是,你给我的服务很尊贵吗?
回到景区话题来,很多景区的经营者,下意识的以为:我只值一张门票的价格,游客来玩一次,以后就不会再来了。既然是一锤子买卖,宰一把,是一把。
但问题就是,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近郊游成为居民休闲很重要的一种方式,重复游览,成为景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如果继续采取关门打狗的思路,就玩不长远了。
何不试试反其道而行之?
那就是,我除了提供风景,游玩产品,游客所购买的东西都是绿色天然、质优价廉的东西,打出品牌,岂不可以大大提高美誉度,揽得更多的回头客?
四、大家都在问
那是因为旅游景区里边儿的摊贩卖的比外边卖的贵……
无论从商品的成本,质量,经销环节等各方面因素来看,景区里边卖的东西,都没有理由比外边贵,而且贵太多,之所以能够贵很多,不排除有的经营者存在关门打狗,或者借机抢钱的考虑。心思反正就我这家,能捞一把就捞一把吧。
不光景区,火车等交通工具上,也有这种现象。
一个盒饭卖60 80元,你觉得值吗?想抢钱就明说。商品的人卖价固然可以贵,但是你也要提供贵的服务啊,问题是,你给我的服务很尊贵吗?
回到景区话题来,很多景区的经营者,下意识的以为:我只值一张门票的价格,游客来玩一次,以后就不会再来了。既然是一锤子买卖,宰一把,是一把。
但问题就是,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近郊游成为居民休闲很重要的一种方式,重复游览,成为景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如果继续采取关门打狗的思路,就玩不长远了。
何不试试反其道而行之?
那就是,我除了提供风景,游玩产品,游客所购买的东西都是绿色天然、质优价廉的东西,打出品牌,岂不可以大大提高美誉度,揽得更多的回头客?
五、旅游业有哪些功能以及如何发挥这些功能?
旅游业的主要功能:
1、经济功能: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产业,它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问题,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加快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2、生态功能:旅游业被誉为无烟工业,说明旅游业是环境代价比较小,缓解产出效益比较高的行业。
3、文化功能:在旅游中,不同文化得以交流、融合,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融合中提取出不同文化的精华。
4、交流功能:可以广义的理解为非正式的民间交流,这种交流的特点就是全面、持久、深入。
5、休闲功能: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长期在工作、生活及社会关系中不堪重负,为了消除紧张,自然会寻求解决之道,而旅游就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方式之一。
旅游企业要把眼光放长远,强化打造优质旅游服务品牌的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旅游企业和品牌旅游目的地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时期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工作作出部署。《指导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了29条具体任务,明确将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内在属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衡量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游客满意度达到84.8。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旅游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一些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影响了人们的出游体验;一些旅游企业习惯于赚快钱,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意识还有待加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监管手段也要跟随新技术的步伐而不断升级。
旅游企业是提高人们旅游服务质量满意度的主体。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要着重落实好旅游服务质量主体责任。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培育企业质量文化、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服务创新、增强旅游服务质量保障等工作,同时发挥好行业组织的作用,更好地调动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在线旅游经营者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真正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当成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要把眼光放长远,强化打造优质旅游服务品牌的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实施好以服务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旅游企业和品牌旅游目的地。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品牌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旅游消费意识,提升中国旅游服务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是旅游服务的重要保障。要着眼于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流程持续发力。比如,开展质量监测评价,探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认证体系,充分发挥旅游服务标准、旅游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价、旅游服务质量认证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制度和信用承诺制度、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加强失信名单管理等,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等,让监管更好助力旅游服务全面持续提升。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没有终点。当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的有效举措。要一手抓服务质量监管不放松,夯实发展基础,一手抓优质服务促进不动摇,提升质量标准,以高质量旅游服务供给引领和创造更多新需求,让广大游客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旅游的概念性定义与技术性定义?
【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
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
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
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从广义来说,
旅游是人们处于主观审美、
娱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
暂时离开自
己的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进行的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出访问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从侠义上说,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
休闲和消
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旅游是发生在自由时间的休闲行为,
其本质取决于旅游的目的,
在根本
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里快感为目的的审美和自娱过程。
【旅游的特点】
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