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对消费者行为有什么影响?

  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是他们对自己的态度的反映,会引导和知道消费者的许多购买行为。  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其自身作为客观对象所具有的所有思想和感情的总和,是个人的自我感知或情感指向。也就是说,自我概念是由对自己的态度所构成的。自我概念从童年期就开始发展,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发展最快,它使人心理的各个方面都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它使一个人能反省自身,有明确的自我存在感,从而以一个独立的客体来看待世界;它使人的心理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和丰富。自我概念的发展不仅与年龄有关,而且与人的知识水平有关。一个人的文化素质越高,其自我意识就可能越强。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有:

1、个人因素的影响

(1)稳定因素

这主要是指个人某些特征,诸如年龄、性别、种族、民族、收入、家庭、生活周期、职业等。稳定因素不仅能影响参与家庭决策者,而且影响人们决策过程的速度。在决策过程的某一特殊阶段,购买行为也部分地决定于稳定因素。

(2)随机因素。

随机因素是指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所处的特定场合和具备的一系列条件。有时,消费者购买决策是在未预料的情况下作出的,例如,某人也许要购买一张机票去与弥留之际的亲戚一起度过其最后几天。或者某种情况的出现将延迟或缩短人们的决策过程,例如,一个正在考虑购买计算机的消费者可能会在评价与选择上耽搁,这种耽搁肯定会减慢决策过程或者会导致他放弃这种购买。但是,假如此人在另一种不同的环境下,譬如工资上涨20%,购买决策过程可能会比工资不上涨完成得快得多。而且,随机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往往还是多方面的。

2、心理因素的影响

(1)感觉。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同时看到同一事物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同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看同一事物,结论自然也不同。

(2)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的行动朝一定目标迈进的一种内部运力。在任何时候一个购买者受多种动机影响而不是仅受一个动机影响,而某一时点一些动机比另一些动机强,但这种强烈的动机在不同的时点是不同的。动机能降低或增大压力。

当动机驱使我们朝向一些目标迈进时,他们减弱压力。但是,假如一些动机迫使我们向一个目标,另一些又把我们拖向另一目标时,压力可能会增加,这是因为我们一个目标也达不到。许多不同动机能立即影响购买行为。

影响人们在习惯性地点购买商品的动机被称为惠顾动机。某个购买者可能因为此动机在某一特殊商店购买商品。

动机研究能帮助市场营销者分析那些去买或不买他们产品的消费者的主要动机。动机常常处于潜意识状态,是很难加以衡量的,人们通常不知道怎样激发动机。所以市场营销者不能简单地去询问他们的动机是什么,许多动机研究依靠交谈和推测技术。

(3)经验。

经验包括由于信息和经历所引起的个人行为的变化。一些生理条件如:饥饿、劳累、身体成长变化、衰老、退休而引起的行为变化,不列入经验考虑范围。个人行为的结果强烈地影响着经验积累过程。

如果个人的活动带来了满意的结果,那么他在以后相同的情况下,会重复以前的做法。如果行为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那么将来他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做法。

一个公司要成功地推销产品,它就要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了解产品,许多营销者都设法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前向他们提供直接经验。通过推销人员和广告作用,营销者在消费者购买前就要向其提供信息以影响消费者经验,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有利于销售产品。

旅游消费者的消极态度(旅游消费者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4)态度。

态度由知识和对目标的积极和消极的情感构成。我们有时说一个人有“积极的态度”,但这种表述不完整。只有知道了与这种态度相联系的目标时,这种表述才有意义。人们所持态度针对的目标可能是有形的或无形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

(5)个性。

有的个性不一定引人注目,但每个人都有这种个性。个性是和人们的经验与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内在本质特征。源于不同的遗传和经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知识结构、成长过程都不同。

3、社会影响

(1)角色和家庭。

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组织、机关和团体中占有一定位置,和每个位置相联系的就是角色。

(2)相关群体。

相关群体是指个人对群体的认可,并采纳和接受群体成员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有的群体对个人来说可能是消极的相关群体,有些人在一定的时候是某个群体的,但后来却拒绝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念而不成为其中的一员。

同样,一个人可以采取特殊的行动避开某一个特殊群体。然而,我们这里讨论的是那种对个人有积极影响的相关群体。相关群体对个人来说可以起到参照物和信息来源的作用,顾客的行为可以变得和群体成员的行为和信念一致。

(3)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具有相似社会地位的人的一个开放的群体。开放指的是个人可以自由地进入和离开。主要因素包括:职业、教育、收入、健康、地区、种族、伦理、信仰和财富。把某一个人归入某一阶层不需要考虑所有的社会标准。

所选择的标准的数量及其重要性取决于所划入阶层的特点以及个人在阶层内的价值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某个阶层内的成员采取的行为模式差不多,他们具有相似的态度、价值观念、语言方式和财富。社会阶层对我们生活许多方面都有影响

(4)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包括有形的东西:象食物、家具、建筑、服装和工具;无形的概念:如教育、福利和法律。文化同样也包括整个社会所能接受的价值和各种行为。构成文化的观念、价值和行为,是一代接一代地学习和传授的。

文化对购买行为有广泛的影响,因为它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决定我们的吃、穿、住和行。文化对我们如何购买和使用产品有影响,而且还影响我们从中得到的满足。由于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购买和使用产品的方式,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开发、促销、分销和定价。

当营销者在其他国家推销商品时,他们常看到文化对产品的购买和使用的强烈冲击。国际营销者发现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具有不同的态度、价值观念和需求,从而要求运用不同的营销方法、以及不同的营销组合。

三、消费者七大消费心理?

答:盲从心理。很多人在购物认识和行为上有不由自主的趋向于同多数人相一致的购买行为。盲目追随他人购买,表面上是得到了某种利益,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人都曾受抢购风的影响而买回去一大堆无用的东西,事后懊悔不已。

    求名心理。许多人在购物时都容易有求名心理。名牌是生产者经过长期努力而获得的市场的声誉,名牌代表高质量,代表较高的价格,代表着使用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果消费者是为了追求质量保证而购买,这其实是可以的,但是消费者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阔绰或者其它名牌效应,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则是陷入了购买名牌的误区。

     求廉心理。求廉心理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最为突出,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不太充裕和勤俭持家的传统思想,用尽可能少的经济付出来求得尽可能多的回报。物美价廉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它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一方面,求廉心理会引导消费者低水平消费、吝啬消费,另一方面,有的消费者的求廉心理走向极端,购物时永远把价格便宜放在第一位,进而发展为只要东西便宜就买,不管有用没用照买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