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计第24计读音?
jiǎ tu fá guó 假途伐虢(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假道,借路;伐,讨伐、进攻;虢,春秋时诸侯国名原意是晋国假道于虞以伐虢,灭虢之后,又回师灭虞,即借别国的道路向敌人发动隐蔽而突然的进攻。后用以泛指以借路为名,加以利用,而后将其灭之的策略。军事上一般指越过中间地区,先去攻下较远的敌国,待中间地区孤立之后,再回头围而歼之。
当处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受到某一方的武力胁迫时,另一方往往会以“保护”或赠给“好处”为名,迅速出兵,趁机将自己的力量渗透进去,使其丧失自主性,当条件成熟的时候,再一举加以消灭,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假虢伐虞的典故?
假虞灭虢”是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说的是春秋初期,晋国君主晋献公想要灭亡虢国,可是中间隔着虞国,于是就向虞国国君行贿,虞国同意晋国借道。晋国在灭了虢国后,再返回的路上,顺道灭了虞国。
虞国出人才,宫之奇、百里奚都是,只可惜愚蠢的愚公贪婪、听不进反面意见,结果落得了个国破家亡,战国中期的魏惠王和他倒是颇有相似之处,实在是令人惋惜。
三、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中虢正?
原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文: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释文: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典故: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但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四、“假道于虞而伐虢”文言文,什么意思?
【释义】: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字词】:
1、假,借。3.伐,攻打,讨伐。 【出处】:《韩非子》: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启示】:1、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2、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翻译】:晋献公用垂棘的碧玉,换取了从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大夫宫之奇进谏说:“不可以这样做,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而保不住。所以,虞虢两国之间彼此相帮相救,是为了共同生存,而不互施小恩小惠。今天晋灭了虢国,明日虞国也就必将随之灭亡(借道给晋国的事万万不可以)。”虞国的国君没有采纳宫之奇的谏言,喜爱美玉就借路给晋国。晋国打败虢国。在返还的途中,又把虞国消灭了。 【相关成语】:假道伐虢(jiǎ dào fá guó):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五、假道代虢是什么意思?
“假道伐虢”原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历史事件。“假”是借的 意思,“道”就是道路,“虢”是春秋时代的一个清候国名。 语源出自《左传》,是从“假道于虞以伐虢”这句话演变而来的。据记载,公元前658年,晋国已经成为诸侯当中的大国。当时在晋国南面还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虢国。虞、虢两国同姓毗邻,唇齿相依,早就订有盟约,一旦有事,互相援救。晋献公为了进一步扩充疆土,早就想兼并邻近的两个小国,于是采用了苟息的建议,先用名马、宝玉买通了虞公,让晋军借道虞国去放取晓国。回国途中,住在虞国,顺手就把虞国也给灭了。这个典故,说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如何用计灭掉两个小国的故事,不存在着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所以与解语之意不尽相符,作为计名的“假道伐虢”在这里只是象征一箭双雕,用一计灭两国。 本计云;“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因,有言不信。”大意是: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威胁它屈服时,我方要积极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对这种 处于两难之间的国家,只空谈而无实际行动,不可能真正取得其信任。此为混战之计,乘人之危壮大自己,乱中取胜。 (棋解)此计运用到棋战中主要是“假道”,具体地说就是在出击、进攻、运子及退防等方面存在着“路线”及重要据点问题,通过利诱威逼的联合手段,让对方让出路线或重要据点,然后发动全面攻击以战胜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