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伯言是谁?
伯言是陆逊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出身吴郡陆氏,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三国英雄坛东吴四都督有谁?
三国英雄坛东吴四都督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这四个人都是吴国军队里面顶梁柱级别的人物,对吴国的国运有着很大的影响。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 。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
东吴正式职称为督军都御史,简称都督,督军。为孙吴某部队都督或地区都督。治所随战况需求更替,一般正式成立时间以周瑜占领南郡为基准算起。通常所说的的大都督则为战时督,为一场战役中的最高军事领导,担任过此职的有:陆逊、全琮、施绩。
东吴的武将?
周瑜、黄盖、陆逊、吕蒙、凌统、太史慈、甘宁、马忠、孙恒、丁奉、凌操、韩当、孙韶、徐盛、程普、周泰等。
吴郡四姓武将是谁?
吴郡四姓,即吴郡之顾、陆、朱、张四姓,其代表人物分别为顾雍、陆逊、朱桓、张温。
汉代有衣冠子弟垄断州郡掾属的惯例,这种情况在江南同样存在,而且在吴郡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吴郡的显贵多,四姓子弟求仕的也多,所以孙权特予照顾,以致“郡吏常有千数”。
陆逊的字号“伯言”是什么意思?
伯是古代兄弟间一种年龄排序,伯、仲、叔、季,伯是老大的称谓。陆逊原名叫陆议,真正字言,取自名字中的“议”字。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陆逊家族,为江东大族。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
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立嗣之争。
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深谋远虑,忠诚刚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陆逊长子陆延早夭,由次子陆抗袭爵。陆逊去世时陆抗时年20岁,被孙权任命为建武校尉,领陆逊部众五千人,驻守武昌。陆抗葬父于苏州,还都谢恩时,孙权拿出杨竺告发陆逊的20条罪状,与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孙权听了陆抗之言,渐渐消除了对陆逊的怒气 。
历史人物对其评价:
孙权:“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於君也。”“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
吕蒙:“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贾诩:“孙权识虚实, 陆议见兵势 。”
刘备:“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孙桓:“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诸葛瑾:“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三国夷陵之战吴军主帅是谁?
答:陆逊。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正月,魏王曹操病死。太子曹丕嗣魏王,继任为相。十月,曹丕代汉自立,是为魏文帝。不久,曹丕即迁都洛阳,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并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第二年四月,刘备也即位做了皇帝。那还是上一年,关羽被吕蒙所杀,荆州转归东吴。这时候,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便决定出兵攻打东吴。当时,蜀国的很多大臣都不同意发动这场战争,赵云向刘备建议说:“国贼是曹魏,而不是东吴。若能先灭魏,孙权自然降服。
如今曹操虽死,其子曹丕篡汉,百姓很不满意。我们应该顺应民心,早日占领关中,控制黄河和渭水上游,讨伐曹丕,那时关东义勇之士,就会策马以迎王师。万万不可先去攻打东吴。一旦交兵,战局就不可收拾,请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