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消费者需要和消费动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按社会心理学的一般规律,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当人的某种需要会得到满足或受到外界某种事物的刺激时,就会引起某种动机。

由动机导致行为,所以动机就是达到一定强度的需要。需要的强度不够时,不会形成动机。

二、旅游的三大核心要素?

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是构成旅游的三大要素。

  (1)旅游主体,是指旅游者,是那些离开自己家庭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旅游客源地)到异乡他国(旅游目的地)旅行的人。

  (2)旅游客体,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物质基础,是吸引旅游者前往的旅游目的地。其中吸引因素包括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或其他一些因素。

  (3)旅游介体,是连接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中介物,即为旅游活动提供各种服务、安排,使旅游者旅游动机与愿望得以实现,并能从中得到最大满足和精神愉悦的那部分因素,具体由旅行社、旅游交通、饭店等组成。

三、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指的是什么?

外出旅游的动机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条,主观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客观上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加上身体状况允许等等。

四、消费动机的特征举例?

)迫切性


购买动机的迫切性是由消费者的高强度需求引起的。例如,有人对骑自行车本身不感兴趣,但搬到新家后,上班远了,乘车又不方便,看到邻居骑车上下班很方便,就会产生迫切需要一辆自行车的想法。


(二)内隐性


内隐性是消费者出于某种原因而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真正的购买动机的心理特点。例如,某些尚未用上电的农村,一些姑娘结婚时,非要让男方买电视机,称日后使用,实质上其真正的购买动机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价及其富有程度,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可变性


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什么)

在消费者的诸多消费需求中,往往只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即优势消费需求),别的则是辅助性的需求。当外部条件不变时,占主导地位的消费需求将会产生主导动机,辅助性的需求将会引起辅助性动机。主导性的动机能引起优先购买行为。一旦消费者的优先购买行为实现,优势消费需求得到满足,或者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或购买过程中出现新的刺激,原来的辅助性购买动机便可能转化为主导性的购买动机。


(四)模糊性


有关的研究表明,引起消费者购买活动的动机有几百种,其中最普遍的是多种动机的组合作用。有些是消费者意识到的动机,有些则还是处于消费者的潜意识状态。这往往表现为一些消费者自己也不清楚购买某种商品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主要是由人们动机的复杂性、多层次和多变性等造成的。


(五)矛盾性


当个体同时存在两种以上消费需求,且两种需求互相抵触、不可兼得时,内心就会出现矛盾。这里人们常常采用“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来解决矛盾。只有当消费者面临两个同时具有吸引力或排斥力的需求目标而又必须选择其一时,才会产生遗憾的感觉

五、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怎样形成的?

有需求才有消费,如果你戳中他的痛点,或者是切中他的需求,使其产生了迫不及待的购买欲望,那么他就会形成购买欲望,就有了购买动机。

所以你一定要在交流中交谈中了解他的需求,了解他顾虑的是什么,握住这一点,那么他就有购买动机了。

六、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

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

研究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一个人如果要外出旅游,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上,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客观上要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而且身体状况允许等。

如果一个人主观上没有旅游的动机和愿望,即使具备客观条件,也不可能成为旅游者。因此,有必要对实现旅游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进行探讨。而这一主观条件,就是旅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