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闪点测定为什么要分位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

闪点是保证液体油品储运和使用的安全指标,也就是在低于这一温度时,可能蒸发的轻质组分浓度不能达到爆炸极限的指标,闪点也是说明蒸发倾向性的指标。 闪点是在规定的开口杯或闭口杯内,用规定数量的试油加热到它蒸发的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中,在空气(大气压101.3kPa)中的分压达到666.7Pa左右的浓度,接触规定的火焰就能发生闪火时试油的最低温度。这时油气和空气混合气中的油气浓度,即为该油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 石油产品的沸点愈高,即馏分越重的闪点也越高。但重馏分中混入少量轻质馏分(甚至千分之几),也会使其闪点显著下降。 闪点测定法有开口法和闭口法两种,一般轻质油品多用闭口法,而重质油品多用开口法。一般认为闭口法测定范围在20——275°C,而开口法则无限制。同一油品,用开口法测定的结果要比闭口法高10——30°C。这是因为开口法在试油升温过程中蒸发的油气随时四散开,而使其达到闪火所需混合气浓度时的温度较高。

闪点是哪个规定的?

对运输,闪点越低。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用闭口闪点测定器测定的闪点称闭口闪点。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从消防观点来说、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flash point 在一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

闪点又叫闪燃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初次发生闪光时的温度。各种油品的闪点可通过标准仪器测定。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的危险性越大。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闪点温度比着火点温度低些。

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可在测定闪点后继续在同一标准仪器中测定。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和燃点表明其发生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性的大小,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油品越轻。从闪点可判断油品组成的轻重

测定油品闪点,为什么要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之分?

如果是测试闪点时,直接燃烧了,说明测试时预设的初始闪点过高,到测试温度时,测试杯中的油气混合物浓度过高,直接就燃烧了,需降低测试温度,冷却样品及样品杯再行测试。还有一种可能该油品是极易燃物质,用常规方法测试闪点已经不适用,一点火就直接燃烧了,,需要考虑仪器和方法的测试闪点范围,寻找合适的闪点方法。

怎么区分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

闪点测定方法(闪点测定方法分类)

开口闪点总比闭口闪点高,因为开口闪点测定器所产生的油蒸汽能自由地扩散到空气中,相对不易达到可闪火的温度。通常开口闪点要比闭口闪点高20-30℃。

可燃气体闪点测定实验原理?

当液体温度比较低时,由于蒸发温度低,蒸发速度慢,液面上方形成的蒸气分子浓度比较小,可能小于爆炸下限,此时蒸气分子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到火源就是不能被点燃的。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蒸气分子浓度增大,当蒸气分子浓度增大到爆炸下限的时候,可燃液体的饱与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到火源会发生一闪即熄灭的现象,这种一闪即灭的瞬时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发生闪燃时所对应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

在闪点温度下,液体只能发生闪燃而不能出现持续燃烧。

这就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可燃液体的蒸发速度小于其燃烧速度,液面上方的蒸气烧光后蒸气来不及补充,导致火焰自行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