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伦威尔是谁处死的?
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英国复辟王位。
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然后被斩首示众,最后他的头颅流落民间,直到300年后才被他的母校剑桥大学收回并安葬。但这种报复的行径并不能掩盖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查理二世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当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继位并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位。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二、英国内战时期国会组织的新军模范是由谁负责指挥的?
查理一世继位后,不久就与议会决裂出走,组织了自己的军队,并与议会进行了一场内战,只是在打仗的时候,议会这边的将领,心不在焉,处在观望的态度,首战失利。当长老派议会及其将领在与王军的斗争中消极被动、伺机妥协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募集并带领了一支队伍,纵横驰骋,到处打击王党及其武装力量,在战斗中迅速壮大。他,就是“铁人”奥利弗·克伦威尔。克伦威尔出身乡绅家庭,参加革命前就以一个抨击国教主教制的纯朴清教徒而知名,在内战期间,他看到保王党马队的威力,决心组建自己的骑兵。于是他便到东方各郡招募青年,都是一些勇猛耐劳、奉教如狂的人,出于信任才投入克伦威尔麾下。
克伦威尔要求他们将信教的狂热精力与军人恪守纪律的坚决结合起来,组成了14个连约1000人马的队伍。1644年6月底,鲁伯特亲王的部队来到约克郡,与守城的王军一起出击,在马斯顿荒原开展了一场与议会军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克伦威尔率领他的骑兵也参加了这次会战,由于新建部队的勇敢和纪律严明,加上他本人的高超指挥艺术,使得议会军取得了大胜。这一仗,摧毁了查理一世的北方据点,也是克伦威尔生平事业的转折点。连鲁伯特也承认克伦威尔是一个“铁人”,他率领的军队从此亦以“铁骑军”闻名全国。
克伦威尔统率下的军队与埃塞克斯、曼彻斯特统率下的军队的战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非常明显,要想取胜就必须改组军队。但议会军的上层却不愿这样做,因为他们害怕下层人民武装起来之后,会对他们不利。曼彻斯特曾为自己申辩,“如果我们把国王打败99次,他仍然是国王…但是如果国王哪怕只打败我们一次,我们就将统统被绞死…。”克伦威尔则气愤地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拿起武器呢?在战场上军事斗争的紧迫和城乡劳动群众独立的反封建斗争的压力下,议会终于在1645年初通过了改组军队的法案。1644年12月9日的《自抑法》规定议会议员不得担任军职,使埃察克斯·曼彻斯特等长老派高级将领离开了军队。
1645年1月的《新模范军法案》规定建立一支为数21500人的新军,其中骑兵三分之一,步兵三分之二。但是军事行动连续不断,他即被留在军中担任副司令兼骑兵指挥,掌握着军队的实际领导权。新军将领的选拔按克伦威尔的原则,不论门第,唯才是举,成员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战,热爱自己的事业,战斗力大为提高。1645年6月14日,在北安普顿郡的纳西比附近的决战中,王军遭到彻底的失败。以后,新模范军继续追剿王党残余,1646年6月攻克了王党大本营牛津。在此之,查理一世已投降了苏格兰人(1647年1月苏格兰人将其转交给议会)。第一次内战即以议会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三、护国公是什么官?
就是对国有功的人,紧次于王爷,是王爷和将军中间的,官阶正一品!
四、克伦威尔历史事件?
奥利弗·克伦威尔(英语:Oliver Cromwell,1599.4.25—1658.9.3),英吉利共和国护国主,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4年在马斯顿荒原之战大败王党的军队。1645年,英国议会授权克伦护国公体制。但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1658年病死。
五、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的过程年岁样?
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的过程如下。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召开国会三级会议,应对资产阶级增加税收。
以克伦威尔的新兴资产阶级决心反对国王的暴政,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先后在玛尔斯荒原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并且镇压了各地的保王党。
1640年,克伦威亚率军攻占了伦敦,并且猝死了国王,建立了护国政体,自称护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