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冰为何修建都江堰,能带来什么好处?
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能知天文地理”,他早就听说蜀郡管辖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个发展农业的好地方但是因为常闹水旱灾害,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百姓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贫困之中,李冰到成都上任以后,终于把发生灾害的原因弄清楚。
成都平原地势是一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扇形平原,从岷山之中奔腾而下的岷江水,流至灌口进入平原,水势减缓,由于玉垒山挡住了水流的去路,河道被迫转折向西,充沛的江水日夜不停的流至宜宾汇入长江。而成都平原的广大地区却得不到闽江水的灌溉,所以经常闹旱灾。
到了夏秋,上游岷山积雪融化,中下游又经常发生暴雨,雪水加上洪水,闽江河床容纳不下,就引起了泛滥成灾。虽然从远古的时代起,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就开始兴建水利,与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但始终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自流取水,洪水到来期间,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四比六,大部分洪水从外江流走,保证灌溉区安全。干旱到来期间,内外江水量比例颠倒,大部分水量进入内江,保证灌溉区有足够的用水。
飞沙堰和泄水槽建在导流堤上,用以宣泄内江多余水量以及排走泥沙,保证取水口所需水位。百丈堤位于导流堤上游,除了引导江水外,也可保护河岸受冲刷损毁。
二、都江堰十大神奇之处?
有因为都江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有着很多独特和神奇的地方,如鱼嘴、兔儿山、锁江嘴、前山古镇等等,都代表着都江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魅力。
除此之外,都江堰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四千多年来为这里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因此也是全世界闻名的水利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一定要亲自去一次都江堰,去感受那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之美。
三、都江堰历史意义?
都江堰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在新石器时代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区,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那么都江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呢?
1都江堰的历史意义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由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2都江堰历史事件
司马迁考察都江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张陵传道青城山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道13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化处焉”。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 在天师洞旁有一颗古银杏树,要七八个大汉才能把它围住,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极其罕见,据说这个古银杏树是张陵亲手种的。
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