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生态旅游?它的准确定义应该是怎样的?
Fennell&Smale(1992)则指出人类对於环境伦理信仰的变更,以及对於自然环境伤害的觉醒等一连串的结果,导致另一种选择性旅游的兴起,也就是生态旅游,而这样的旅游是一种不同於大众旅游的个体观光,是一种地区性发展,并以地方资源、经济、特色、生活为主的活动,其主要特色是当地提供资源、服务,而观光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则归当地居民所享有,经由供需合作的关系,使当地资源得以受到保存,并维持观光游憩活动,同时亦能藉此获得当地的保护经费,使景观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虽然生态旅游的定义各家不同,但经过本研究的整理归纳后,发现到大家对於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其实都大同小异,而本论文也将生态旅游的定义归纳整理为认知上及情意上两个层面:在认知方面,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原则下所发展的一种旅游模式,其目标在使自然生态及文化传统的观光资源得以永续经营。在情意方面,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以保育自然环境及关怀当地住民福祉为发展目标。总之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是在选定的自然区域中规划出游憩基地以及可供游憩的生态资源,且标释出它与邻近社会经济区域的联结所发展出的旅游模式(Kurt Kutay, 1989),并强调到自然野地的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活动不但可以保育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增进了当地人民的福祉。
中新网上海9月15日电 (记者 许婧)以“智慧生态与旅游业转型”为主题的2019长三角生态旅游高峰论坛15日在上海举行,政企学界代表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不同视角出发,对“长三角生态旅游”的现状、前景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网友喜爱的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线路)”榜单同步发布,包括“春游踏青杭州两日亲子游线路”在内的4条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线路)上榜。
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结合生态旅游的特点,作题为《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生态要素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生态挖潜空间巨大。乡村是生态旅游的天然场所,而生态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在题为《从生态旅游到旅游生态:一体化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中分析了生态旅游区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深入解读了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生态旅游的背景意义。他表示,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转换思维,要从旅游要素逻辑、旅游投资逻辑、旅游发展逻辑等方面重新思考发现问题,寻求方案、满足期待、推动发展。
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是什么?边际消费倾向为什么会递减?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收入和收入,收入和消费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收入增加100%,消费不一定也增加100%.就凯恩斯的判断认为,人们有一种心理的观念,当收入增加100%的时候,消费增加会小于100%.也就是说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的增加绝对会小于这一个单位。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的大小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大。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慢于收入的增加。就这样的规律,叫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或者叫消费心理规律。就是说当人们的收入在不断增加的时候,增加的收入并没有全部用于消费,而是增加的消费只占到收入中的一部分。公式MPC=ΔC/ΔY,增加的收入用ΔY表示,增加的消费用Δ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它是指家庭收入增加量中有多少增加消费的量,这个边际消费倾向,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这个数字会随着消费者的收入的不断增加,MPC会越来越小。PS: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与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怎么理解?
首先要明确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指的是资本、土地、劳动和企业家才能
然后再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1.“一是考察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一种产品的产销数量和价格;”——指的是对产品市场的研究(即厂商是供给者,个人和家庭是消费者)。
2.“二是作为消费者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提供的生产要素与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怎样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工资、利息与地租)。... ”——指的是对要素市场的分析(厂商是需求者,即劳动力、资本、土地的需求者,而个人和家庭则变成了劳动和资本的供给者)
3.因而“作为消费者的要素生产者”指的是:在产品市场中个人和家庭作为消费者,而在要素市场上个人和家庭则是要素生产者,这句话理解的关键是要把两个市场同时来考虑,其实两个市场的情况是差不多的只是倒过来想一想就好了
举个例子吧:
比方说你去超市买东西这时候你是消费者,而当你将攒下的生活费存到银行的时候,你就是资金(要素)的供给者,因为银行会将你的钱贷款给企业(厂商),因此你自己就是作为消费者的要素供给者,因为你会处于两种市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