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红旗渠林捷是哪年出生的?
修红旗渠林捷是1928年5月28日岀生。
林捷的原型是杨贵,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1928年5月28日岀生,1943年4月入党,1954年5月担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在担任林县县委书记期间,主持修建了被誉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杨贵曾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当选十大中央候补委员。
2018年4月10日,杨贵因病逝世,享年89岁,根据他的生前遗愿,骨灰安葬在了红旗渠,叶落归根。
二、红旗渠主要建设者?
红旗渠是由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头修建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
三、红旗渠是谁领头修的?
杨贵红旗渠总设计,其在任林县县委书记期间,主持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1954年5月,时年26岁的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面对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他率领全县人民,苦干十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在太行山脉间开辟了一条全长达1500公里的渠道。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的一面旗帜。由此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红旗渠面积多大?
红旗渠构筑在风景如画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五万多平方公里,地处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达到了“雄者愈雄,险者愈险”的审美高度,给人以巨大的震撼。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红旗渠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了世人的称赞而广为传颂。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现名林州)红旗渠”。1996年6月1日,江泽民同志到红旗渠视察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把红旗渠精神称之为“中华魂”,“民族魂”。
1996年9月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7月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定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9月被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同时被安阳市评为文明示范窗口单位,同年12月被评为“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2003年元月通过《中国旅游报》评选,荣膺2002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五、红旗渠的创始人是谁?
杨贵,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1928年出生,河南卫辉人,其在任林县县委书记期间,主持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人物经历:杨贵,男,1928年5月28日出生,汉族,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
六、红旗渠一个岁月的记忆讲了什么?
红旗渠是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的河南勤劳人民的一座历程碑。记截着一个时代劳动人民的一个光辉历程,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大公无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