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旅游者购物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

1、旅游者个人收入水平。购买力是旅游购物需求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物过程的购买决策。旅游消费者经济基础越高,产生购买行为频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2、旅游者性别差异因素。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等因素不同,表现出价值观和购买偏好不同。

3、旅游者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精力旺盛,性格也比较活泼,对于一些现代高科技产品或有刺激性的产品兴趣浓厚;中老年人则对产品质量、舒适度、档次及实用度要求较高,消费频率和概率相对较低。

4、旅游者文化教育程度。不同文化教育层次,在产生购买行为时的需求表现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在于旅游消费者文化教育水平越高,选择旅游产品时所体现的欣赏品味也越高。

二、消费者购买决策类型?

1)复杂性购买行为。主要是对于那些消费者认知度较低,价格昂贵,购买频率不高的大件耐用消费品。另外,由于价格昂贵,购买决策的风险也就比较大,购买决策必然比较谨慎;由于消费者对产品不够熟悉,需要搜集的信息比较多,进行选择的时间也比较长。

(2)选择性购买行为。同样是价格比较昂贵的商品,有较大的购买决策风险,但是由于消费者对于此类商品比较熟悉,知道应当怎样进行选择。因此在购买决策时无须再对关于此类商品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了解,而只要对商品的价格、购买地点以及各种款式进行比较选择即可。

(3)简单性购买行为。对于某些消费者不太熟悉的新产品,由于价格比较低廉,购买频率也比较高,消费者不会花很大的精力去进行研究和决策,而常常会抱着“不妨买来试一试”的心情进行购买,所以购买的决策过程相对比较简单。

(4)习惯性购买行为。对于那些消费者比较熟悉而价格比较低廉(通常产品的稳定性也比较好)的产品,消费者会采用习惯性的购买行为,即不加思考地购买自己习惯用的品种、品牌和型号。若无新的强有力的外部吸引力,消费者一般不会轻易地改变其固有的购买方式。

三、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1、过去,消费行为模式是AIDMA: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购买)。

消费者的旅游决策过程(消费者的旅游决策过程是什么)


传统营销时代的矛盾在于,当消费者实际购买时,很有可能想不起来广告内容了,所以记住广告内容很重要。因此,传统时代的广告投放以打造品牌知名度为第一目的,强调品牌形象,帮助记忆。


2、到了互联网时代,由于传播规则的变化,矛盾发生了改变:


首先,看广告和购买这两个行为可以同步了。消费者看广告产生了兴趣,可以马上搜索了解产品,然后下单购买。这就意味着“记忆”的重要性下降,让消费者产生即时的购买冲动才最重要。


其次,社交网络便于消费者分享使用感受和评价,这种口碑传播的影响力很大。而传统时代,消费者只能通过口头告知身边有限的几个人。


因此,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模式变成了AISAS:注意——兴趣——搜索——行动——分享。


3、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行为模式再次发生了改变,变成了SIPS:共鸣——确认——参与——共享扩散

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是信息大爆炸。与之前相比较,广告很容易湮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广告的投放频次,与获取到的注意力数量之间的比值越来越大,广告的性价比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注意力空前稀缺。


喊多大声,喊多少次,已经无用。重要的是“喊什么内容”。只有消费者对你的内容产生共鸣和认同,确认你是他的菜,才愿意参与进来跟你一起玩,并且把你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