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都在问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始建于1958年的山西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采矿工程学科1986年批准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正式列为山西省重点学科,1998年批准采矿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批准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增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科主要由矿业工程学院的采矿工程系,校直属的采矿工艺研究所组成。共有教师68名,实验人员8名,其中:博导8名,教授19名,副教授28名,博士2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9名。实验室建筑面积达到5000m2,实验设备总值3600万元,目前拥有大型真三轴多功能试验机、225kv显微CT实验系统、岩体固流耦合试验台、低渗透煤层煤层气开采的水力割缝及定向钻机和中试试验台等一批大型、高精尖的国内一流的实验设备。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科除煤矿开采方法、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巷道围岩支护、采矿系统工程等传统的研究方向人才济济外,更具有原位溶浸采矿、煤层气开采等几个国内独具特色、朝气蓬勃和实力雄厚的新兴学科方向和人才队伍,并取得了颇丰的成果。

本学科点始终围绕着解决晋陕蒙地区煤矿重大技术难题和矿产资源高效安全开采的国际性技术难题攻关和选择申报国家、省部及企业的科研任务,始终围绕采矿工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长,本学科组二十年来,持续承担国家攻关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省部级项目,并承担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攻关与服务项目。近十几年来,每年进账的科研经费1500万元,加上延续和预研项目,实际上每年用于科研的活动经费达4000万元以上。本学科围绕上述6个研究方向,不断地提出新理论、新技术、并不断地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了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开采的重大技术进步。这些年来,更是快速发展,产出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连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梁卫国博士获得2008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从而填补了太原理工大学该领域的空白。

本学科点有一批朝气蓬勃的学术带头人,紧密围绕采矿工程的主方向,扎扎实实地工作,不断创新和研发出新的技术。目前本学科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太原工业大学的发展史?

太原工业学院创建于1954年,前身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建立的“华北第五工业学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在办学层次上实现了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跨越。学校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现已成为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六大学科门类,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现占地面积56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8万余平米。固定资产总值5.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9亿余元。图书馆藏书73万余册,建有集成化电子图书数据库和电子阅览室。建有18个实验中心共78个实验室。设有研究所4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现有教职工864人,在职教师中专任教师4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154人;博士26人;硕士335人。学校现设有12个系,3个教学部。目前有本科专业30个。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各类注册在校学生共17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000余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多项。省级学术带头人2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参加全省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先后获奖20余人,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在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请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和考研率均处在全省同类院校较高水平。学校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出版著作、发表科技学术论文以及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数逐年递增,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优秀‘两课’教学单位”、“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等称号。


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赛事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300余项。参加全国、全省各类体育竞赛获团体奖20余项。在CCTV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中,连续七届闯入了全国32强,五次成功晋级全国16强。近年来,还不断涌现出全国“优秀班集体”、全国十佳“三好学生标兵”、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数年处于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开展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等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学院长期聘有外籍教师10余名。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很多毕业生都已成为大中型企业和其它领域的技术骨干和领导骨干,为祖国国防建设、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二五”期间,太原工业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努力实现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

三、太原理工大学里面的采矿工程专业怎样?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始建于1958年的山西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采矿工程学科1986年批准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正式列为山西省重点学科,1998年批准采矿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批准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增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科主要由矿业工程学院的采矿工程系,校直属的采矿工艺研究所组成。共有教师68名,实验人员8名,其中:博导8名,教授19名,副教授28名,博士2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9名。实验室建筑面积达到5000m2,实验设备总值3600万元,目前拥有大型真三轴多功能试验机、225kv显微CT实验系统、岩体固流耦合试验台、低渗透煤层煤层气开采的水力割缝及定向钻机和中试试验台等一批大型、高精尖的国内一流的实验设备。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科除煤矿开采方法、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巷道围岩支护、采矿系统工程等传统的研究方向人才济济外,更具有原位溶浸采矿、煤层气开采等几个国内独具特色、朝气蓬勃和实力雄厚的新兴学科方向和人才队伍,并取得了颇丰的成果。

本学科点始终围绕着解决晋陕蒙地区煤矿重大技术难题和矿产资源高效安全开采的国际性技术难题攻关和选择申报国家、省部及企业的科研任务,始终围绕采矿工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长,本学科组二十年来,持续承担国家攻关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省部级项目,并承担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攻关与服务项目。近十几年来,每年进账的科研经费1500万元,加上延续和预研项目,实际上每年用于科研的活动经费达4000万元以上。本学科围绕上述6个研究方向,不断地提出新理论、新技术、并不断地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了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开采的重大技术进步。这些年来,更是快速发展,产出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连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梁卫国博士获得2008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从而填补了太原理工大学该领域的空白。

本学科点有一批朝气蓬勃的学术带头人,紧密围绕采矿工程的主方向,扎扎实实地工作,不断创新和研发出新的技术。目前本学科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