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地标性消费场所?

地标性的消费场所

【南京夫子庙步行街】位于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庙步行街主要由贡院街、贡院西街、大石坝街三条街组成,主街长2000多米。是以旅游观光、旅游购物和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步行街。街区内有商家店铺近千,美食餐饮店数百家,以及数家年青人打卡的网红店。大凡来南京的游客或其他人员,几乎没有不来这里的。步行街周边还有秦淮河、夫子庙、瞻园、科举博物馆等景点。

【杭州湖滨步行街】湖滨步行街顾名思义是在西子湖湖滨,这里被称为九里街区(注意是九个里弄),并被誉为杭州市的“城市会客厅”,冀此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这里既有杭州老字号的商铺店铺,也有时尚的酒楼茶楼;既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新潮科技的最新体验店;既有国际大品牌的推广店,也有小家碧玉的网红小店,既有新潮的电影院,也有金碧辉煌的大剧院…周边旅游景点除了西湖还有北街寻梦、美术馆、陆游纪念馆、风波亭等。

【重庆解放碑步行街】解放碑步行街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传统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区,以解放碑为中心,这里有着众多的时尚百货公司、高低档酒店、饭店,更有数百处小吃、美食、网红打卡店等。据统计,2020年前5个月,解放碑步行街的游客流量和营业额在全国11条试点的步行街中,均排名第一。周边的主要景点有洪崖洞、好吃街、长江过江索道、湖广会馆、国泰艺术中心等。

【成都宽窄巷子步行街】宽窄巷子步行街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及周围街区组成。这里是成都规模最大的清朝古街,既有四川特有的民居,也有北方的胡同和四合院。如今,秉持“品质新消费,宽窄最成都”理念,将步行街打造成商业文创综合体。其中宽巷子的主题是“闲生活”,窄巷子则突出“品生活”的主题等,每条巷子都有自己的主题、特色。周边主要景点有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省博物馆等旅游景点。

【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不夜城步行街位于西安大雁塔脚下,南北长约两公里。街区聚集了众多的大型商业设施、酒店、百年老字号、音乐厅、陕西大剧院等文旅单位。在这里将不仅是单纯的购物消费场所,更是各种各样新奇新潮的文创项目的展示和体验中心。背靠着优质的大雁塔旅游项目,传承着大唐文化的脉络,展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把步行街推向世界。周边主要景点有大唐芙蓉园、曲江等。

在公布上面五条全国示范步行街的同时,商务部还公布了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十二条步行街为新的升级改造试点。

其实,所谓的步行街、商业街在中小城市早已经沦为单纯的商业街区,这些街区大都是自然形成的。而凡是改造过的商业街区大多都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如北京的前门大街、王府井等。这些改造过的步行街离普通老百姓太远,通俗地讲,这些步行街的物价太高,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看似人潮汹涌,但大多都是逛庙的,真正进香的少而又少。那种表面的繁华,并不是我们提倡的。

二、什么是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12月29日,文旅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公告,公告称,为经综合研究,确定了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以下简称“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以下简称“试点城市”)名单,现予以公布。

公告表示,将督促示范城市、试点城市加强对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中国现代阶段文化的具体措施是?

6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1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耿军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断健全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发展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改造提升动漫、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业态。

二是推进区域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和产业群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

三是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完善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制度机制,健全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支持各地制定消费促进政策和举办消费活动,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及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

四是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活力。优化文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文化企业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五是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向融合、相互促进,推动旅游演艺等融合业态提质升级,建设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六是深化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构建务实高效的多层次政府间文化产业政策对话机制,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布局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

关于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季(60个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七是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打造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广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支持和引导文化企业直接融资。

耿军介绍,文化和旅游部还策划了文化新型业态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标准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提升、文化产业展会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促进、文化产业和旅

四、2021年经济热点事件有哪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作为金融最活跃的城市之一,盘点2021年经济热点,众多国内金融事件中都不乏“深圳”字眼,透过金融大事记,可以看到深圳致力于“双区”建设当中的高质量发展,而“创新”也永远是这座城市最有力的名片。

1月4日,深圳市福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在前期“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地促消费政策,本次试点是深圳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开展的创新实践,也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过程中的一次常规性测试。

3月1日,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同时也是全球首部规范绿色金融的综合性法案——《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以下简称《绿金条例》)正式实施。

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深圳、北京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首批试点,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企业集团跨境资金统筹使用。

5月10日,深圳银保监局指导行业启动以“清廉金融 崇洁为民”为主题的“清廉金融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月”。

5月31日,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

7月8日,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招商银行率先在深圳启动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在资本项下9个高频业务场景中,支持企业通过电子化方式提交原来的纸质业务材料,线上办理原须到银行网点办理的资本项目业务。

7月14日,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在深落地,全国首个投融资活动碳足迹环境信息报告公开发布。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正式举行。作为首批试点企业,2225家电力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企业获准参与交易。

7月20日,深圳保险业完成首批“数字人民币保单”签发工作。平安财险深圳分公司与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紧密合作,完成了首批“数字人民币保单”签发工作,为深圳市南山区医护人员提供了50万元/人的新冠专属保险保障。

7月26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决定在深圳辖区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的共计57个网点于7月26日起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

8月3日,深圳首次推出商业银行柜台发行地方政府债。

9月3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设立北交所的重要意义、定位等进行了说明,并就有关基础制度安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

9月10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广东、深圳银保监局,广东、深圳证监局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标志着大湾区跨境金融投资产品类别和渠道更加丰富,大湾区金融机构间合作日趋深化,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9月30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其中明确辅导期原则上不少于三个月。

10月25日,深圳银保监局、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广东银保监局等部门完成“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审核报备工作,正式对外公布首批试点银行名单。深圳辖内首批试点银行包括6家国有银行、7家股份制银行和7家外资银行。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81只股票集体亮相。

11月29日,深圳举办绿色金融政银企对接会,支持氢能等绿色企业发展。

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