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的区别?
易地保护就是变换地点保护,而就地保护就是原地不动进行保护,易地保护一般是针对重要的人证,物证等容易移动进行的保护,而就地保护就是针对不容易移动的比如受伤的珍稀动植物,古代建筑,文物,案发现场,环境生态及不能移动的物品
二、动物的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分为?
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人们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就属于就地保护;异地保护的意思就是把濒危动物抓到动物园和繁育基地,在那里研究繁育保护起来,然后等数量繁育多了,再放归野外,它改变了动物的栖息地,动物容易退化,保护的数量较少,如在成都市市区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园中的大熊猫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就属于异地保护.
三、什么时候该易地保护什么时候该建自然保护区?
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时就地保护。
某些野生动物因为栖息环境不复存在、种群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使物种生存和繁衍收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这些野生动物,把它们从栖息环境中转移到濒危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经灭绝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时易地保护。
扩展资料
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建成自然保护区1 146个,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8.8。到2000年初,我国已经有1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到2003年3月23日,我国已经有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四、高中生物如何判断才去易地保护还是就地保护,有什么关键词吗?
就地保护就是在原地进行保护,不仅能保护生物本身,还包括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就是把一个地方的生物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