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承恩的背景介绍?

吴承恩(约1500—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一说安徽桐城人祖籍安东。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迁居南京,卖文为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二、西游记的作者是字什么号什么哪代人?

吴承恩(1506-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介绍吴承恩:“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 [2]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政府在山上茶庵处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人物争议

明代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旧传为丘处机,此说随着钱大昕对《长春真人西游记》原书的披露而不攻自破。乾隆时又出现了另一种新说法,有位籍贯江苏淮安的学者吴玉搢认为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是他同乡明朝人吴承恩。在他撰写的《山阳志遗》卷四里说:“天启旧志列先生(指吴承恩)为近代文苑之首,……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无疑。”这是指明天启《淮安府志》卷一九艺文志“淮贤文目”中,著录有“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其中包含题名为“西游记”的作品;同时,章回小说《西游记》中也多有苏北方言,由此两点判定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后来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的《西游记考证》都采用了吴玉搢这个说法,并对吴承恩的事迹作了考订,从此吴承恩著西游记这件事就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常识。然而学术界就此仍存有争议。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中指出,从《西游记》问世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三百余年里,各种刊本或署朱鼎臣编辑,或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处机撰,没有一本承认吴承恩的著作权。胡适1921年的《西游记序》也说此作“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鲁迅先生力主吴承恩说,胡适得到鲁迅抄给他的材料,便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主张。

章培恒指出,在清初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里是把“吴承恩西游记”著录进卷八史部地理类的,可见前述《淮安府志》著录的吴承恩的《西游记》,应是地理类的游记而并非章回小说,而且吴承恩曾仕明荆王府的纪善官职,从他的故乡苏北淮安到湖北蕲州的荆王府正可说是“西游”。从方言看,西游记的作者也可能并非苏北人吴承恩。章文已考知百回本《西游记》中“实是长江北部地区的方言与吴语方言并存”,又考知《永乐大典》所引“梦斩泾河龙”一段中“本存在苏北地区的方言,却无吴语方言,经百回本的作者加工后,增添了吴语方言,但没有再增添苏北地区的方言”。

黄永年赞同章培恒的观点,并补充论据:其一,百回本的原本初刻应在嘉靖初年就已出现,而吴承恩其人一般估计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才出生,到1522年(嘉靖元年)他才二十二、三岁,写成百回、二十卷的大部头西游记,而且写得如此“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可能性很有限。其二,黄寿成注意到,百回本二十九回的回目是“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如果吴承恩真是作者,不应在这里用上“承恩”二字,而且用在形象并不光辉的“八戒”前面。

吴承恩著《西游记》说的流行并非偶然,具有丰富的证据支撑。主要有:吴承恩曾任职于湖北荆宪王府,符合《刊西游记序》中指出的“《西游记》出于藩王府”这个条件;《淮安府志》关于吴承恩生平个性,特别是“吴承恩著《西游记》”有明确记载;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后编为《吴承恩诗文集》)与《西游记》存在多方互证;《西游记》具有诸多淮海地缘特征,如一说孙悟空原型为淮河神猴无支祁、唐僧籍贯为海州聚贤庄等。但从学理上作仔细考量,“吴著”说也难以成为定案。

三、吴承恩简介50字数?

吴承恩(1506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介绍吴承恩:“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

吴承恩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或野史。

扩展资料: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吴承恩六十三岁了,他和当时著名学者归有光,几乎同时被朝廷委任。归有光任长兴知县,吴承恩任长兴县丞。这一年的秋天,吴承恩拜别了老母和妻子,背上了《西游记》手稿,到杭州谒候。

一则是手头并不宽裕,二则是留恋西湖湖光山色,所以一直住在吴山脚下的玄妙观里,到第二年也就是隆庆元年,有幸为巡抚浙江的军务提督刘畿代写了《诸史将略序》,才结束谒候,于正月中旬正式得到训谕,离开杭州,到长兴去赴任。至今,在长兴县不但还留有归有光撰文、吴承恩书写的《圣井铭并序》、《梦鼎堂》碑,而且还留下了吴承恩的故事。

知县,官居七品,是一县之长;县丞呢,官居八品,辅佐知县并经管粮、马税征方面的事情。吴承恩到任后,簿书满案,亟待他审核处理;而税粮却又年年征不上来,州县诸官都很恼火。吴承恩没有埋头公文,却是上沿太湖,下走苕溪,在民间私行察访,了解下情,体恤百姓。

本来,长兴征粮也和湖州府一样,实行里长、甲长制,百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办税粮时,里长、甲长负责督促征收,是份苦差使,大多是由田多、粮多的大户充任的。可是吴承恩通过私行察访,弄清了这些年税粮征不上来的来龙去脉,主要是狡猾的大户人家在作怪。

太湖湾李家庄有个叫李田的大户,他有好田好地几百亩,可他却搞孙悟空的“分身术”,他把家庭来个明分暗勿分的“分家”,还让亲友挂名分担些庭业。征粮时,能逃征就逃征,能少征就少征。他还串通衙役,把两家贫户推到里长、甲长的位置上,使他们挨打受罚,典妻卖儿

吴承恩了解到这些下情后,决心和归有光一起改革时弊,颁布了《长兴县编审告示》,实行里长、甲长制,并规定里长、甲长一职由大户析田者的子户担任,迫使大户带头纳粮。

李田等一伙得知这一告示是针对大户人家的,就勾结在一起,采取了“软攻”的办法,拿了很多绸缎、布匹和黄金,分送到归有光和吴承恩的家中。归有光、吴承恩哪里肯受?反而把他们当面斥责了一顿。大户人家见“软攻”碰了壁,就纠集一伙地痞、流氓,殴打办税粮的人。

吴承恩气愤异常,便将李田抓起来关进了监狱。李田有个叔叔在浙江察院做官,几次派人来暗示吴承恩放人,吴承恩在归有光的支持下,不加理睬。这才打击了大户、富户的嚣张气焰,只好按田亩纳粮,长兴县这才顺利完成了当年的征粮任务。

此外,吴承恩还与归有光一起,为民申冤,改判罪犯,一次就释放了三十多名冤民,并将原来错判的死犯量刑改轻。一时间,长兴百姓对归有光、吴承恩赞口不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承恩

四、吴承恩作者介绍150字?

吴承恩,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五、吴承恩出生的朝代?

吴承恩(约1500—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一说安徽桐城人。祖籍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