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大学生入伍地如何界定?
大学生入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校大学生在所读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兵役登记 ,并经过体检和政审合格后,批准入伍服兵役的,已学校所在地为入伍所在地.另外一种是大学毕业当年,经过体检和政审合格后,批准入伍服兵役的,已户籍所在地为准
二、入伍地和档案的不一样但是档案和安置地一样?
非常不好安置的,最后会造成两地都不管的局面。
我国士兵退役的安置原则是:原籍安置安置。我国参军规定,适龄青年的参军入伍,应在户口所在地进行,换而言之,在户籍地参军时,由入伍地的民政部门留存入伍参军的信息,当地民政根据有关政策对所有入伍人员实施优抚。到退伍时,入伍地的民政会会根据档案信息核对,是本地入伍的人员,依据规定接收,不是本地入伍的人员,依据规定不予接收。当兵档案地点和户口地点不一致的,就属于异地入伍,换而言之就是非正常入伍的兵。异地入伍,到退伍时,入伍地因为不是原籍户口而不接收,到了原来户口地,因为没有参军入伍的登记,户口地也不会接收的。此时,两头不接收都是符合规定的。倒霉的只有自己,建议通过关系去协调吧,看看哪头能接收,须要靠自己去努力了。
三、选择应征地是什么意思?
应征地是指你要从哪里入伍,大学生可以选择学校所在地或自己户籍所在地入伍。
其他的一般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入伍。 征兵网登记时说明:应征青年应当在常住户籍所在地应征;大学生报名时应准确填写“应征地”,“应征地”可选择学校或户口所在地(建议户口迁入学校的选择学校所在地,未迁入学校的选择生源地),其报名名单将发往“应征地”兵役机关,已获得居住证的可在居住地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