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南人,广府人、客家人,这三类人该怎么区分,从历史的什么年间开始区分?

按照您的这个问法,我想应该是针对广东地区的,因为目前只有广东是同时存在着这三种人的广东目前是有三大民系,一为广府,二为潮汕(也称闽南、福佬),三为客家。区分三者最直接的是语言,因为这三大民系的语言都能很直观的区分开来。

广府民系,即为广府人,广东人中狭义的广府民系是指口语中的“广府人”即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及东南亚、欧美、澳州等等地区的华人,以粤语(广州话、白话或称广府话,俗称广东话)为母语,以珠玑巷同迁的汉人为民系认同,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粤式饮食、语言、风俗和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广义的广府民系则包括全广东及世界所有地区,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汉语民系。“广府”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唐代,楼上的这位仁兄说了,底子是在秦代迁入的那50万人。

闽南人,狭义的闽南人指的是福建闽南地区使用闽台片闽南语者,约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台湾地区、香港与南洋以及世界各地的闽南移民;广义的闽南人则包括了潮汕人、浙南闽语、雷州话、海南话、中山闽语的使用者,但不管狭义或广义,已移出闽南本地者后裔,多已不用“闽南人”做自称。在中国闽南、台湾、马来西亚部分地区(如槟城与新山)、新加坡等地,闽南人是当地优势民族。闽南民系在商业、学术、航海和殖民皆取得很高的成就。闽南民系的形成始于秦汉,在五胡乱华时期开始陆续有大量汉人人口涌入泉州,使唐宋元明初泉州港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一直是北方汉人商家以及贵族移居的中心城市,为控制海贸,这些人又向中国东南沿海殖民,广东与浙江沿海本来不是汉人移居的中心,当地的闽民系则是闽南殖民者和当地的百越族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如粤东本为畲客的聚居地,海南本为黎族的聚居地,闽人则为殖民者,福建沿海则绝大多数汉人基因,广东与浙江沿海的闽民系城市仍有10%-35%百越基因残留。目前在广东分布的闽南语系(不能称闽南人)的有潮汕三市、汕尾、丰顺县南部、雷州半岛等。

客家人,客家是岭南汉族的一个重要民系或族群,客家人也并非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旅居他乡的客人,而是指在岭南地区居住有上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民系,是相对于广府、潮汕民系来说的。客家民系比广府、潮汕民系形成的时间要晚,但客家人并不比其他两个民系晚来于广东,在广东的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部分原当地族群的客家先民。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台湾等地都有客家人的分布,而以广东省内最多,人口总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近三分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和岭南,而最终形成于岭南大地。目前在广东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称为世界客都,95%以上都是客家人)、河源、惠州、英德、翁源、化州等等地。客家人的第一次开始形成于秦代,一说由于战乱南迁,二说是由于修建阿房宫而留在了赣南一代生活,当地称他们为“客”。

广东本地的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都是混合同化了岭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诸族而最终形成的,所以长相外貌上不会太容易区分,都是厚嘴唇塌鼻梁居多(玩笑话),而且三大民系间大量通婚、流动。主要还是看文化吧,举个最直接简单的区分方法,可能以偏概全纯代表个人看法:广府人很喜欢喝老火汤拉家常、闽南人很喜欢喝茶谈生意、客家人很喜欢读书想做官。

二、大家都在问

按照您的这个问法,我想应该是针对广东地区的,因为目前只有广东是同时存在着这三种人的。广东目前是有三大民系,一为广府,二为潮汕(也称闽南、福佬),三为客家。区分三者最直接的是语言,因为这三大民系的语言都能很直观的区分开来。

广府民系,即为广府人,广东人中狭义的广府民系是指口语中的“广府人”即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及东南亚、欧美、澳州等等地区的华人,以粤语(广州话、白话或称广府话,俗称广东话)为母语,以珠玑巷同迁的汉人为民系认同,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粤式饮食、语言、风俗和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广义的广府民系则包括全广东及世界所有地区,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汉语民系。“广府”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唐代,楼上的这位仁兄说了,底子是在秦代迁入的那50万人。

闽南人,狭义的闽南人指的是福建闽南地区使用闽台片闽南语者,约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台湾地区、香港与南洋以及世界各地的闽南移民;广义的闽南人则包括了潮汕人、浙南闽语、雷州话、海南话、中山闽语的使用者,但不管狭义或广义,已移出闽南本地者后裔,多已不用“闽南人”做自称。在中国闽南、台湾、马来西亚部分地区(如槟城与新山)、新加坡等地,闽南人是当地优势民族。闽南民系在商业、学术、航海和殖民皆取得很高的成就。闽南民系的形成始于秦汉,在五胡乱华时期开始陆续有大量汉人人口涌入泉州,使唐宋元明初泉州港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一直是北方汉人商家以及贵族移居的中心城市,为控制海贸,这些人又向中国东南沿海殖民,广东与浙江沿海本来不是汉人移居的中心,当地的闽民系则是闽南殖民者和当地的百越族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如粤东本为畲客的聚居地,海南本为黎族的聚居地,闽人则为殖民者,福建沿海则绝大多数汉人基因,广东与浙江沿海的闽民系城市仍有10%-35%百越基因残留。目前在广东分布的闽南语系(不能称闽南人)的有潮汕三市、汕尾、丰顺县南部、雷州半岛等。

客家人,客家是岭南汉族的一个重要民系或族群,客家人也并非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旅居他乡的客人,而是指在岭南地区居住有上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民系,是相对于广府、潮汕民系来说的。客家民系比广府、潮汕民系形成的时间要晚,但客家人并不比其他两个民系晚来于广东,在广东的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部分原当地族群的客家先民。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台湾等地都有客家人的分布,而以广东省内最多,人口总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近三分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和岭南,而最终形成于岭南大地。目前在广东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称为世界客都,95%以上都是客家人)、河源、惠州、英德、翁源、化州等等地。客家人的第一次开始形成于秦代,一说由于战乱南迁,二说是由于修建阿房宫而留在了赣南一代生活,当地称他们为“客”。

广东本地的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都是混合同化了岭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诸族而最终形成的,所以长相外貌上不会太容易区分,都是厚嘴唇塌鼻梁居多(玩笑话),而且三大民系间大量通婚、流动。主要还是看文化吧,举个最直接简单的区分方法,可能以偏概全纯代表个人看法:广府人很喜欢喝老火汤拉家常、闽南人很喜欢喝茶谈生意、客家人很喜欢读书想做官。

三、广府人都是客家人严重吗?

题主,你这提问有点问题,你应该想表达的是广府人中被同化客家人多吗?或者是客家人被广府人同化严重吗?如果是,我来简单分析一下我了解的情况:

一是,由于强势语言、方言同化弱势语言、方言的大趋势,例如白话同化部分客家话、普通话同化全国方言等。

二是,按照广东县域客家人口的分布格局,分散区域(珠三角、粤西)的客家人大概率被同化几率非常大,因为有距离缺乏文化层次的交流,会缺失凝聚力。例如广州一个广府人主体的城市,市区户籍人口方面客家人也超过130万,但相对广府群体还是弱势的一方,被同化在所难免。

三是粤语(白话)群体在广东、广西、海南、港澳都占据了一定地位,加之媒体宣传,其流行性比较强,算是华南地区的“普通话”。

因此客家人存在被广府人严重同化(珠三角、粤西一带)的现象,会有一定比率,但不可能会出现广府人都是客家人的情况。

四、梅州人和客家人的区别?

本来是无所谓正宗不正宗的,但因为客家民系是以语言、文化为纽带的,所以所谓正宗,就是少受其它语言、文化影响为正宗。梅州是客家地区中离其它文化最远的地方,所以保留得最为完好,梅州人对于客家人身份的认同感也非常高。

其他地区能够明显感觉到受到了广府、潮汕、闽南、赣文化的影响,语言夹杂了当地其它方言的发音、用词,文化方面混杂了当地其它族群的文化,甚至于对客家人身份的认同感都趋于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