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者活动行为层次是谁提出的?
是由陈传康老师提出的,他认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层次、提高层次、专门层次
二、民宿的目标市场分析?
1、明确基础客群定位
民宿的基本客群定位是在项目选址设计阶段需要明确的,是未来民宿运营过程中稳定的基础客群。这一客群的定位需要遵循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流量,考虑如何将当地的自然客流吸纳到民宿中来。这项逻辑看似简单,在现实中却不乏反面案例。
如某项目位于城中商务中心区,交通方便,地铁等公共交通可到达城市内任何一处知名景点,但不属于游客聚集区。这类项目的基本客群定位应该选择商务客人,而非休闲旅游的客人。虽然交通方便,但区域位置不属于游客的首选,因此在与游客聚集区的民宿竞争中不容易凸显优势。
让每一个小屋都实现最大的效益是收益管理的目标
然而很多民宿主认为民宿的主要消费目的就是休闲旅游,商务客人更追求快捷舒适的酒店。虽然品牌连锁酒店的标准化品质保障的确可以为商旅客人节约大量的选择成本。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年轻的商旅客人不乏追求工作与生活的进一步融合,这就给民宿进入商务区提供了良好契机。毕竟商务区内的民宿可以提供给出差在外的客人更加温暖的服务,更放松的环境。近年来商务亲子客群,即带上家人孩子一起出差的客人逐渐增多就印证了这一生活观念的转变。而民宿比传统商务酒店更具人文关怀和特色,能够更好地为随行亲子提供服务和文化体验。同时商务客人本身就是这一区块的主要天然客流,消费能力更强,应该成为这一区域民宿最佳的基础客群。
民宿深受消费者喜爱
2、灵活细分市场选择
对于大部分目的地来说,基础客群都会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如上面所举的案例,商务客人大多在工作日进行消费,商务亲子类的客群可能一部分会延续到周末,但总体来讲,这类民宿的周末节假日会成为较明显的淡季。而这期间正是旅游类客群集中消费的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就需要充分利用项目的个性化特色和便捷的交通吸引游客。于是,游客成了这一案例的第二类补充客群。
当进入长途差旅和游客都稀缺的淡季时,该项目还应该再寻找此时的补充客群,比如缩短定位的距离半径,定位本地市场的空间类产品消费,如小型活动、会议、餐饮等。
这三类客群在大框架下的时间划分是相对明确的,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民宿主口中所说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奇怪现象。这就反应了市场的动态特征,即没有一成不变的淡旺季,在传统的旺季时间段内,还可能出现相对的淡季或平季等。所以,在日常收益管理过程中,民宿收益管理者应该更加敏锐地对复杂的市场变化做出反馈,选择收益贡献更高的细分市场,并及时做出战略调整。一旦某一时段的细分市场定位错误,就会导致后续的价格和房态控制反应偏离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收益下降。一旦造成了销售资源向错误方向倾斜,整体的收益情况影响会比传统酒店更大。所以,“一招走错,满盘皆输”就是对民宿收益管理难度的描述。
3、细分市场定位下的收益管理执行策略
在细分市场选定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价格、渠道、房态的调控来引导细分市场的消费,是收益管理实施落地的关键。因此,充分分析每一类细分人群的行为特征是做出调控决策的前提,包括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习惯使用的平台和预订渠道、除住宿外消费其他产品的可能性、偏好的房型、通常提前几天预订、平均入住天数等。
比如某一旺季时段,三类客群同时都有消费需求,为了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我们应该选择愿意付更高价格的客群,如商务客群。这类客群的消费行为特征是提前预定天数较短,甚至可能产生当日预定,他们通常会使用传统的网络平台预定民宿产品,根据不同的职级选择房型,因此高中低房型都有消费需求。基于这些基本特征,收益管理就需要通过渠道的房态控制,或调高针对其他客群的渠道价格来减少前期其他客群的预定量,为商务客群保留足够的消费空间。
在淡季,做好细分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制定各渠道的价格和房态调控策略需要在满足收益的同时,保障民宿的品牌定位,这对于高端民宿来说尤其重要。假如我们的定位是第三类客群,即本地客群。这类客群的消费渠道通常会以本地平台为主,比如本地论坛、大众点评、公司内部社群等。他们使用本地渠道的频率相对较高,比较容易实现快速精准的信息传递。这样就不需要在传统商务或游客的主要渠道上面做过多的降价促销活动。
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谈谈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旅游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四、影响旅游消费结构因素有哪些?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
1、旅游者个人收入水平。购买力是旅游购物需求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物过程的购买决策。旅游消费者经济基础越高,产生购买行为频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2、旅游者性别差异因素。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等因素不同,表现出价值观和购买偏好不同。
3、旅游者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精力旺盛,性格也比较活泼,对于一些现代高科技产品或有刺激性的产品兴趣浓厚;中老年人则对产品质量、舒适度、档次及实用度要求较高,消费频率和概率相对较低。
4、旅游者文化教育程度。不同文化教育层次,在产生购买行为时的需求表现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在于旅游消费者文化教育水平越高,选择旅游产品时所体现的欣赏品味也越高。 促进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对策: 1、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提供多样化产品。具体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个人收入水平;研发多样性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2、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提供高性价产品。具体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研究具有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加强行政监督,优化旅游市场。 3、完善旅游企业环境,提供高品质服务。具体为完善旅游企业硬件设施,提供舒适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企业软件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五、旅游市场细分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按照旅游者的性格气质旅游动机生活方式等因素来细分的属于什么?
旅游市场细分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按照旅游者的性格气质、旅游 动机、生活方式等因素来细分的属于心理类型细分。
一、什么是旅游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就是将一个大市场划分为若干小市场的过程,将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需求、价值观念、购买心态、购买方式的消费者分到一起。
旅游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根据旅游者特点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将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类似需求特点的旅游者群体的活动过程。经过市场细分后,每一个具有相类似需求特点的旅游者群体就是一个细分市场。
二、旅游市场细分的方法
市场细分的依据是旅游者需求的差异性。从旅游业的具体情况来看,旅游者需求的差异性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根据市场营销学的一般原理,可按照旅游者的人文因素、地理因素、心理因素及行为因素等四个方面对旅游者市场进行细分
三、旅游市场细分的作用
1.旅游企业衡量市场机会与企业实力的依据
2.旅游企业进入与退出细分市场的依据
3.旅游企业确定企业目标和营销战略的依据
4.旅游企业确定市场发展的优先级和重要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