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后和皇太后有什么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并无本质意义上的区别,都是对先帝皇后或者是皇帝生母的称谓,有时候人们也习惯将皇太后简称为太后太后又有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之分,其中母后皇太后是皇帝的嫡母,但非亲生,而圣母皇太后是皇帝的亲生母亲。
一般太后和皇太后意思一样,若是非要从这两者之间找到不同的话,可以这样理解,太后其中包含了皇太后。因为皇太后只能是皇帝对母亲的称谓,而太后不光是皇帝可以这样称呼,王爷们也可以这样称呼。
太后中既可以是先帝的皇后,也可以是先帝的嫔妃。如果皇帝登基之后,他的生母并非皇后,那皇帝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尊他的母亲为皇太后。先帝去世之后,他生前后宫中还活着的嫔妃,大多数都只能混到太妃,太嫔的位子,能够当上太后的,除了先帝的正室皇后之外,也就只有皇帝的生母了。
二、请问一下大清朝有几位两宫并尊的皇太后?
有四位吧,分别是:
①顺治朝的孝端皇太后和孝庄皇太后
其生母尊为 [ 孝庄皇太后 ] ,其姑孝端文皇后尊为孝端皇太后亦称母后皇太后。
②同治朝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
咸丰帝崩逝后,同治帝继位,其生母慈禧与咸丰的皇后慈安两宫并尊;尊孝钦显皇后 [ 慈禧太后 ] ,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因住西宫得名);尊孝贞显皇后 [ 慈安太后 ] 为母后皇太后,又称东太后(因住东宫得名)。
三、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区别?
两宫皇太后即皇帝的嫡母与生母的称谓两宫皇太后:即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是先帝的正宫皇后,母仪天下。圣母皇太后是母凭子贵当上皇太后的,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生母,先帝的妃嫔。
四、为什么历史上有东西两宫皇太后?为什么又是慈禧掌权?那个太后呢?
如果皇帝的生母和嫡母不是一个人,就会出现两宫皇太后,慈禧和慈安是共同掌权,后来慈安去世就成了慈禧独自掌权了。
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病死了,他唯一的儿子6岁的载淳即位。
载淳继位后,尊先帝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自己的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
等到载淳正式登基后,太后听政,时年26岁的叶赫那拉氏篡夺了清朝大权,宣布废除八大臣原拟的祺祥年号,1862年改为同治元年,东、西二太后垂帘听政。加封恭亲王奕欣为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领班。奕譞、文祥、胜保等人也得以加官晋爵。
所谓“同治”是指由两宫太后共同治理朝政,慈禧之号也是从这时开始使用的。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
扩展资料:
清朝的另外一对两宫皇太后:
1、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
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
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2、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
清朝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册封)。首位皇太后。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五、求解: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的区别?
直接尊封为圣母皇太后,名分上母后皇太后高于圣母皇太后,但圣母作为皇帝生母,影响力会更大一些,比如孝端,孝庄两宫时期和慈安,慈禧两宫时期,以母后皇太后为尊,但圣母皇太后更具影响
六、皇太后是皇上的什么人?
皇太后是上任皇帝的皇后,有可能是皇帝的生母也有可能不是,假如上任皇帝的皇后和新任皇帝的母亲不是同一人且都还在世,那么就会有两个皇太后,先皇皇后称为母后皇太后,新皇生母则称为圣母皇太后,清朝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即是圣母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