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经济会议八个要点?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在未来的粮食生产中,由于土地有限,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已经不太可能了,下一步粮食生产的关键是提高品种单产水平,聚焦“藏粮于技”)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会议指出,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二、促进大宗消费的做法?
1、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推动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等多种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管理,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2、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在各大中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建立完善重要商品收储和吞吐调节机制。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
3、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积极推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加力促进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4、鼓励和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和现代服务企业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
5、以汽车、家电为重点,引导企业面向农村开展促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6、不断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建设涉外消费专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7、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城市工薪阶层、农民工收入水平,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
8、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支持缴存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租赁住房,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
9、全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破除限制消费障碍壁垒,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
10、进一步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强财税支持。支持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研究进一步降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需求旺盛的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
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助企纾困仍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