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的豆子被称为什么?

菽就是豆子,原来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说文》:“米,豆也。”

米即菽,段玉裁说,“赤、豆古今语”,“此以汉时语(豆)释古语(菽)也”。《诗经•豳风•七月》:“禾麻菽麦。”

又《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麻之所以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饥。麻籽叫縻、苴(j。,居),又叫臬(xT,喜)。

二、疯狂猜成语稻黍稷麦菽是什么成?

五谷丰登。稻dao (四声)黍shu(三声)稷ji(四声)麦mai (四声)菽shu(一声)五谷中的稻和麦至今仍是中国主要食粮。在中国,稻(水稻)的种植起源于华南约4700年前的神农时代。麦(大麦和小麦)的种植,约在史前晚期或于盘庚迁殷以前传入我国华北。至于五谷中的黍、稷和秫都是属于“小米”。“小米”是北方的重要粮食之一,在南方很少种植。“小”基本上包括两类植物:粟属和稷属。黍不是现今我们常吃的玉蜀黍,而是米子和黄米。玉蜀黍是近代才由西方传入的农作物。菽即豆,而五谷中所指的菽并不是所有的豆,而是大豆。大豆在周代被称作菽,秦汉以来才称为豆。五谷中的麻,是指大麻。大麻的种子是无毒,但叶有毒,故可充作粮食。现今我们经常种植的谷类农作物已不只五种了,但若以我们主要的谷类食物及其副产品来说,相信大家会认同是稻米、小米和小麦这三种了。其它的如大麦、玉蜀黍等,只能当杂粮、饲料看待。

三、稻黍稷麦菽分别指什么?

水稻、黄米、小米、小麦、豆类。

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五谷这个词最早出自《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也?”,而“五谷”的版本很多,其中最主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周礼》中记载的“麻、黍、稷、麦、菽”,另一种则是《孟子》中记载的“稻、黍、稷、麦、菽”。

四、黍菽稷徵,什么意思?

黍菽稷徵指的都是谷物。

稻黍稷麦菽其实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五谷。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