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日丑时是几点?
丑时指的是凌晨1点到凌晨2点59分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今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 、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以半夜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十二时辰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日历中的12时辰分别代表几点?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即十二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分别所指的是:
“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鸡鸣“,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用地支表示则为丑时;
“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
”食时“,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9 时,用地支命名,为辰时;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日中”,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
“晡时”,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
“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鸡在此时归巢;
“黄昏”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人定”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
生活中十二时辰分别代表几点钟?
一天十二个时辰,子时是23点至凌晨1点,以此类推,亥时是21点至23点。子时:23点——凌晨1点,丑时:凌晨1点——凌晨3点,寅时:凌晨3点——5点,卯时:5点——7点,辰时:7点——9点,巳时:9点——11点,午时:11点——13点,未时:13点——15点,申时:15点——17点,酉时:17点——19点,戌时:19点——21点,亥时:21点——2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