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流失原因?
楼主好!你可能误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简析几句,供参考!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个笼统的文明概念】
该词的主体指中国有史以来积淀至今的、以“思想、观点、派别”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等的理念系统,客体(载体)指史籍、文物、习俗、语言、文字等一切独有的特色形式
【2,中国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
看懂该词的大致概念,即知一般所谓的“传统文化消亡现象”,指的都是“人和社会对文化的认可程度”在降低,是文化传承的“微观和宏观”土壤在削弱,是文化的整体教育效果在失效,而不是“传统文化”本身的主、客体在消失。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还在那里,没有变化,但不被重视、对之缺乏信心、没有去全社会和全民族的提倡落实,被“束之高阁和遗忘”了。
【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忧问题,本质是文明融合大潮流背景下的“民族认同”问题。】
文化总与民族性捆绑在一起,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国家的文明都将面临“与域外文明交际、融合后的独立特色”难题。对国人而言,历史上已多次发生过“民族融合造成的文化融合”现象,最终形成为现在的“华夏大文明”体系,所以对百多年来中华文化的现实困境,不必过分忧虑,因为我们这个文明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百炼成钢,会自然吸收其他文明的合理部分,剔除非理部分,重新强大起来。过去几千年如此,未来还如此,永不会消失。
【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根基】
主要有三个:(1)早融化为家庭礼制的基因,不会改变。(2)早熔铸为国家和民族的性格,写入社会制度体系中。(3)传统文化的教育代代不断。虽然某个时期的教果降低,但撒下的种子不绝于后,定能生根发芽,重新繁荣,只不过不以“旧的历史形式”显现在世人面前,将呈现为新貌。只要我们民族的老传统不丢,文化的“重新燎原之势”一定指日可待。
【5,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困境】
主要是五个:(1)全社会、全民逐利的“私有价值观”,成为推行“以公有价值观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最大障碍。(2)家庭和社会教育制度设计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一贯重视,普遍“知而不行、学而不行、教而不行”,严重架空教育质量。(3)改革开放带来的文明交融,模糊了传统文明的价值标准,异化了国人的生存准则,强化了西方文明里糟粕的传染性和侵略性,最终动摇了微观层面的民族自信心。(4)大量形形色色的践踏祖宗、嘲笑祖先、否定传统甚至推翻历史文明的“反文化”潮流,在各个社会层面肆意泛滥,暗中湮灭着传统文明的生命力,无法有效阻止。(5)对传统文化的时代继承和发展的创新研究,严重滞后,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面临“后继无人、教育断代、人才缺乏”的天然缺陷。
但不论怎样,中国传统文化历经过战争、灾难、人祸的重重洗礼,磨炼出的内生动力不会消失,也不会轻易被西方文明吞没,是肯定的。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只是处在交融中的适应期,未来一定会随着国家登顶世界高峰的大变局,重新焕发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