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子少保一职的职责是什么?

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明、清为正二品。

二、太子太保是什么官衔?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清史稿·职官志》

三、太保和少保区别?

(一)职级不同。太保、少保,都是东宫官职,是保护太子安全的,只是少保均是太保的副职。在周代官制中,设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又设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为“三公”之副。

(二)品级不同。《中国古代官职常识》载: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衔;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衔;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衔,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 。也就是说,太子太保等是从一品官,太子少保为正二品。

四、太子少保和太子太保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

1、太子太保为从一品;而太子少保为正二品。级别上差一级。

2、职级不同。太保、少保,都是东宫官职,是保护太子安全的,只是少保均是太保的副职。

两者的共同点:

1、都是负责太子安全的。

2、但有衔无职(荣誉性称号,类似目前的荣誉主席等),一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此类称号一般以重臣近臣死后才颁与,但也有活着时就赐予的,如明朝的张居正。

也可以这么理解:太子的大老师,小老师。正级老师,副级老师

五、太子少保名称的由来?

太子少保,为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分别是他们的副职。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

六、太子少保是几品官?

清代官员的品级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