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单列市是什么意思?
计划单列市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时,将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在国民经济体中比较高的14个主要城市,列为计划单列市,这些城市归国家自己管理,包括青岛,广州,大连等等
计划单列市,是什么意思?
现有的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 计划单列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由国家直接下达计划,在经济上享有相当于省一级的计划决策权和经济管理权。设立计划单列市的目的是要解决条块分割、城乡分割,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大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政治与经济适当分开来发展经济的路子。计划单列市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让一些大城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而不是省一级行政级别。计划单列市的设立是分批的,到1993年共先后设立计划单列市16个: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计划单列市只剩6个。同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宣布,原先16个计划单列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包括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6个计划单列市,而这些城市统称副省级城市。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不再是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市是什么?
保持省辖市行政隶属关系,但在经济体制和管理权限上相当于省级,经济计划单列,直接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城市。
它的全称是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顾名思义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发展特色。据悉,计划单列市是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在财政上,与中央财政挂钩,但不一定就与所在省财政完全脱离关系。所以,虽然单列并不一定脱钩。
计划单列市的概念和特点?
计划单列市一般指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即国家计划单列市,简称“计划单列市”。
在第一、二个计划单列期间,计划单列市的管理实行中央和省的双重领导,但主要由省领导。现有的计划单列市是在第三次计划单列后经过一系列调整形成的。在行政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将户口纳入国家规划,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国家计划单列市的财政与中央联系在一起,但不一定与各省财政完全脱钩。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计划单列市仍需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不同比例向省区上交一定财政收入的情况,即单列市不脱钩。
经济权限与财政管理
计划单列市的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相衔接,但并不一定切断与省级财政的联系。历史和现实中,在国家计划单列市以后,相应的城市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比例和制度向省区支付一定的财政收入,这是“单列不脱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