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票的税点怎么计算?
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不同,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税率为17%,小规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征收率为4%。不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只要其交纳了增值税,还要交纳随增值税缴纳的附加:城建税(城市的7%、县城的5%、其他地方的1%)、教育费附加3%、其他地方附加1%。 含税价换算成不含税价的公式为: 不含税销售收入=含税销售收入/(1+税率或征收率) 利用这个公式,就能知道开票价格与不开票价格的差别。当然对方这样做(不开票价格低)的目的也是为了逃税。
二、销售中一般说的加税点是什么意思,要要怎么计算?
加税点是起税点的简称,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比如说,税点是17个点,这样税点额=发票金额*17%。1点是指1%的税率,17点就是17%的税率。一般增值税的税点都是17个点。
对课税对象起始征税的数额,又称征税起点。
1、各国早期的税收制度,一般没有起征点的规定,如人头税。随着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公平税负原则的提出,各国的税收制度才开始规定起征点。
2、根据起征界限对象的不同,起征点分为起征价额和起征税额。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作为开始征税起点数额的,称为起征价额;以应征税额作为开始征税起点数额的,称为起征税额。
根据起征界限的数额不同,起征点又可分为幅度起征点和额度起征点。对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只规定一定幅度作为开始征税起点的,称为幅度起征点;对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规定具体数额作为开始征税的起点的,称为额度起征点。
3、课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和超过起征点的按全额征税,即连同起征点以下的部分都要按规定税率征税。假定营业税法规定对工商业户征税的起征点为月销售收入 200元。
三、大家都在问
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不同,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税率为17%,小规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征收率为4%。不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只要其交纳了增值税,还要交纳随增值税缴纳的附加:城建税(城市的7%、县城的5%、其他地方的1%)、教育费附加3%、其他地方附加1%。 含税价换算成不含税价的公式为: 不含税销售收入=含税销售收入/(1+税率或征收率) 利用这个公式,就能知道开票价格与不开票价格的差别。当然对方这样做(不开票价格低)的目的也是为了逃税。